FORIQINGLIANG
安忍品
另外,有一贫穷之人为卖木材而到森林中砍柴,当时释迦牟尼佛也转生为一熊猫住于此森林中的山洞里。砍柴人在被老虎追赶、走投无路之时,情急中爬上树干,恰巧熊猫亦蹲踞其上。樵夫见之恐惧顿生,而熊猫则将他慈悲拉向自己怀中,好生抚慰一番。
饿虎贪着其食,它告诉熊猫说:“大尊者,这黑头恶人乃忘恩负义之徒,你应将之抛下。”因贪嗜血腥,它边说边徘徊于树下。
熊猫后来告诉樵夫说;“我现今稍感疲惫,你来巡视、监看片刻,我欲小憩一会。”因熊猫一直辛勤照料樵夫,此时则因太过劳累而很快沉沉睡去。老虎趁机对樵夫说道:“你为何要苦守此处?不如将熊猫扔下,这样我食毕熊猫就可离开此地,那时你亦可自由离去。”
毫无悲心之樵夫想到:我一直居于树上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干脆扔下熊猫以图自保。想及此,他便将熊猫从树上抛下。熊猫坠落过程中,嘴里一直嘀咕十个左右不大清楚之言词,落地之后便被饿虎吞食。
樵夫听到熊猫喃喃自语之后,总感觉熊猫好似在向自己说话一般,他便一直将此事系挂于心。结果他越思虑越理不出头绪,以致渐渐神志不清、头脑恍惚起来。他开始终日四处漂荡,口中不断重复熊猫落地时所发音声,就这么边走边说,一路絮叨不止。亲友们逮着他时,他也经常向他们唠叨这类令众人不明所以之言词。众人便向看相者、密咒士、比丘、婆罗门等人广泛探问原因,但他们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鹿野苑附近森林中,住有一具五神通之仙人,亲友就将他带往仙人面前。仙人最终道出此中原委:“这人本性实为凶恶,竟将对他恩德利益最大之大菩萨抛至老虎眼前。大尊者本欲为此人传法,他却将尊者突然扔下。尊者原想为他传授十偈,结果只来得及念出每偈头一字,此人所絮叨者正是这些每偈首字之集合。”仙人弟子闻言便问:“上师,您能否为我等宣说这十偈内容?”仙人便将十偈完整宣说道:
“第一偈:
悲哉此世间,非法实恐怖,
恶劣狡诈者,竟敢害密友。
第二偈:
若杀自密友,恒时不得乐,
身于坐垫上,行住等皆苦。
第三偈:
尊者以悲心,低声殷殷道,
恶劣之众生,定遭燃烧痛。
第四偈:
汝造大恶业,来世受剧痛,
以此痛苦因,何能享安乐?
第五偈:
极恶劣众生,堕号叫地狱,
感受猛烈苦,大声惨哀号。
第六偈:
业力深重者,无恶不能做,
所做恶事中,竟有杀友者。
第七偈:
汝已坏正法,自心不善良,
对熊猫与虎,所做应能忆。
第八偈:
愚者对好友,忘恩不报答,
即生杀害之,未来定受报。
第九偈:
汝遇老虎怖,我长时护汝,
睡时亦卫护,汝无法行之。
第十偈:
说法上师语,害友过失大,
恶人汝死后,定会堕地狱。”
当时之熊猫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樵夫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大尊者变为旁生时,遇如是苦难亦不忘宣说佛法,对众生开示正道、非道妙理;成佛之后,宣讲佛法之行持就更不可思议了。我们明了释迦牟尼佛如是功德后,应对佛祖从内心生起极大恭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