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
迎
。
弥勒菩萨
圣诞吉祥日
农历正月初一,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佛教中是大慈弥勒菩萨圣诞日。
弥勒菩萨,即弥勒菩萨摩诃萨,弥勒是姓,译曰慈氏,因修慈心三昧而得,又名为“阿逸多菩萨”,意思是“无能胜”。
弥勒菩萨现在兜率天内院说法,将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作为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常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菩萨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视频:弥勒下生成佛记
弥勒菩萨的故事--上生兜率天
弥勒菩萨与我们众生的缘分特别深厚,几千年来世间到处都供祂的像。从四川乐山大佛,到新昌大佛,中国多处雕刻的大佛都是弥勒佛。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弥勒菩萨形象,一贯以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以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为原型而塑造。
布袋和尚,原名“契此”,又号“长汀子”,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
有诗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有人问:“什么是佛法?”祂把布袋子往地上一放,抱着腰看着对方,也不说话。又问:“这就是佛法吗?”祂把布袋子拎起来,往肩上一扛,走掉了。什么意思呢?放下也自在,提起也自在,走到哪里都无挂无碍,这就是佛法。
相传他的圆寂很是奇特,这一天他来到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在一块盘石上端坐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逝。人们联系契此日常的不平凡行为,遂认定契此为弥勒菩萨化身,后世便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像,供奉在天王殿正中。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典型弥勒佛的形象。
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揄,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我们都希望像弥勒菩萨一样笑口常开、拥有好心情。
清净、无争
据正史记载:布袋和尚喜好田间劳作,有次与人比赛插秧,四位农夫手起手落,不一会儿田中就绿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输了,他却呵呵笑着,高声吟诗: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后原来是向前。
大伙一听,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单单是说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经指的眼、耳、鼻、舌、身、意。
“稻”与“道”又谐音,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不仅描绘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辩证的哲理。人们在琢磨的时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已经插完了秧苗。
忍让、宽容
弥勒菩萨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波罗蜜”,即《忍辱偈》:
老拙穿衲袄 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 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 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 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翻译成中国话叫堪忍世界。我们要修忍,对家人、子女、亲戚、隔壁邻居都要修忍的,修忍辱波罗蜜。好心情不是别人送给你的,是自己修出来的。
自己如果不快乐,别人怎么让你快乐,也快乐不了的。自己要快乐,心境修到快乐波罗蜜,心很宽,别人想障碍你也障碍不了。
慈悲、不吃众生肉
弥勒菩萨又称大慈弥勒,他生生世世不吃众生肉,跟众生的缘分特别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弥勒菩萨累劫发的弘愿。
饥寒交迫,由于他修行精进,一只鸽子为了要供养这位修行者,就自己投到火里。
弥勒菩萨当即苦思:这只鸽子为了供养我,都能牺牲自己的生命,我怎么可能为了活着,吃它的肉呢?从此之后,他立下誓愿:宁死,也不吃众生肉!
弥勒佛不但不吃众生肉,而且,他知道众生喜欢有福、发财,喜欢健康、长寿,所以,弥勒菩萨专修这个因,未来成佛时,人寿八万四千岁,千丈高,福报特别大,寿命长又健康。
弥勒菩萨心咒
嗡 布达 弥崔耶 娑哈
持诵本尊咒语功德:若堕三恶道者,弥勒菩萨皆悉度出之,不令堕诸恶道;其所获福德,能成转轮圣王,生于兜率内院。
看到别人在吃肉、菜市场在杀生,把《弥勒菩萨心咒》念出来,那些被杀死的、被吃的动物,马上就超度,因为这是弥勒菩萨的本愿功德。
信仰弥勒佛的人,信仰弥勒佛的时代,就会从弥勒菩萨这种福报和果报中受益,人就会变得善良,国家就会国泰民安,天灾人祸就会消失,人民健康长寿且有福报。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值此殊胜吉祥日,愿大家念佛、诵经持咒,吃素、广做功德,愿幸福与安乐常在!
南无兜率内院
万德周圆位居补处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