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
古之学者必有师
我亲近我师父悟公上人的时候,他老人家不仅仅相貌圆满,内在的戒定慧,乃至慈悲善巧,都是圆满的,他一生当中都把这些圆满上供诸佛,下度众生,他的生命里所显现的全部都是至善的力量。
当初我见到我师父的时候,就是看到他手里一直就有念佛珠,出声还是默念都是一句佛号提着,当时我第一感觉,“诶呀,这位老和尚是念阿弥陀佛的呀。”所以我就很亲切,这是第一印象。
后来跟着他老人家出家之后做了侍者才发现,他不仅仅念阿弥陀佛,实际上他教理通达,禅宗也明了,这个在佛教里叫通宗通教。
师父这一生,建刹安僧,培养僧才,化导群迷,接引众生,几十年如一日,功德巍巍。他是佛教界非常著名的得道高僧,在佛法上对四众弟子的影响非常大,大寺庙授戒、传戒,也以请到师父为荣。他不遗余力地接引众生,每日凌晨三点多起来做完早课,就开始接待一批又一批的信众,直到晚上九点,常常连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用上了。圆寂前三年,师父于开示中常常描述极乐世界,听者的寒毛都会竖起来,感觉就像在极乐世界被佛光照耀一般。
师父常说:“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一切自在”。他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修行得大自在,生死自在,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他身上,我们见到了佛菩萨、靠近了佛菩萨,更能理解佛菩萨。
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我在师父圆寂前最后一次去看师父,临走时跪下来给师父磕头,师父的手放在我头顶上,那份温暖的感觉,就如佛菩萨一般。每当忆念,就会有一种很踏实的幸福感。因为这样的传承加持,就连一句佛号都变得那样有力,那样温暖,那样甜蜜,那样慈悲祥和,如甘露般,融入我们的心田。
拂尘老和尚
我在家做居士的时候,亲近过一位老居士,他说他的师父详开老法师圆寂前跟他讲:龙华寺有一位拂尘老和尚,他很早就是大寺院的方丈,早就明心见性了,你以后有什么疑惑可以去亲近他。这位老居士跟我讲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感动,这世间还有善知识啊!当他说拂尘老和尚跟他们讲:你们有什么事赶快问我,我明年就走了。我一听,我还没见过这样的老和尚,他竟然要走了,所以有一天我就求这位居士带我去拜见拂尘长老。
那一年,拂尘长老九十三岁,我见到他就跪下来磕头,求他给我授五戒。实际上我心里面是想通过受五戒,祈请他老人家长久住世,不愿意让他入涅槃,因为人间这样的圣者太稀有了。受好五戒,我那半天都在他那里,就发觉他老人家特别柔和,个子很高,脸特别秀气。
后来我从他房间出来,跪在龙华寺大殿外面的广场上求佛,我愿意把我的生命供养五年给老和尚,心里默默地祈祷他老人家长久住世,请他莫入涅槃。后来我出家之后,还是在龙华寺受戒,拂尘长老还是我们的教授,三师之一。
那个时候我就想,我们就是一个凡夫,生命普普通通的,这一辈子都没什么功德利益。所以我早期都是这样,碰到老和尚都虔诚地恭敬,我想弟子们虔诚的求法之心,可以让长老们对这个世界多一份眷恋,觉得这世间还是有可教化的众生,这也是他们住世的唯一的因。
当众生不堪教化了,他们就走了,甚至当长老们的住世成为众生吵架、造恶业的因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愿意住了。如果众生还能够调柔,还能够修行,还能把善知识当成自己修行的增上因,那善知识是愿意成就你的。
静慧老法师
后来,1992年我朝拜大佛寺时,第一次遇到我们师父,师父给我写纸条,让我去国清寺亲近静慧老法师。
他老人家跟我师父又不一样,他是很清瘦的。但是很神奇,老法师有一股清气,给人一种很清凉的加持,所以我一看到他,就会不知不觉地流泪。那个时候他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上早课的时候还领众,念佛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矮矮小小的,身子已经有一点勾了,背往前倾,合掌或者抄着手,穿着衣袍海青在前面领着,因为他走得比较慢,所以整个大殿里所有的师父都是念着佛号,慢慢地走。
我那个时候做小居士,跟在最后,他在最前,每次这样绕佛,我在最后边看到最前面的他时,泪水就哗哗地流下来。在那个灯光昏暗的大殿,我头低着,看着他的衣角一下一下掀动着,心里也这样被感动着。
后来早课结束的时候,天还没亮,我跪在妙法堂的大殿外面,默默地向佛祈祷:求佛陀给我证明,我愿意把自己寿命的二十年供养给老和尚。
静慧老法师圆寂的时候,盘坐在龛内,龛有一个门可以打开,大家可以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他那时候整个头比平时还要小,脸上一丝皱纹也没有,现童子相。这就是念佛三昧的证明。
他的这种瘦小不是因为有漏,而是因为他无尽的慈悲喜舍,他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力,以各种各样看得见、看不见的形式,全方位地供养十法界的众生。他不仅坐在佛龛里是瘦小的,实际上他在世时,天天都在给这个世间放着光明。
所以这些老法师,
感觉就像是法身大士,
因为悲悯娑婆众生的缘故,
降生到人间,
圆满了他们一生弘法利生的事业。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