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摧灭瞋恚得无忧

2021-01-13 21:3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摧灭瞋恚得无忧》












     昔日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罗门女,很有善根,见到佛法僧三宝,信心清淨,便欢喜皈依;听闻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随即扫除诸惑,获正知见,得到初果。


     有一天,她为丈夫婆罗突逻闍准备饭菜时,不小心滑了一跤,幸好没什麽大碍,她扶地起身立刻双手合十,喃喃念著:「南无佛陀、如来、至真、等正觉,说法第一、大雄世尊……」藉由称念佛号以平抚自己的惊慌,并提起觉性。


     她的丈夫听到碰然声响,匆匆跑来关切时,看到这一幕,不禁勃然大怒:「你是颠狂的旃陀罗吗?还是被旃陀罗下了蛊毒,变得如此愚痴!竟然不知礼敬我们尊贵的大婆罗门,而去崇拜一个又黑又瘦的秃头!他那一派胡言乱语,只有贱民阶级才会信以为真,没想到你竟然跟他们一样糊涂,走!带我去跟那个秃头沙门理论。」


图片



     妇人好言相劝:「世尊的智慧,一切沙门、婆罗门、天人、魔王所不能及,世尊的威德,三界人天所共尊重,请你千万别如此失礼,冒然前去,打扰僧团的清淨!」


      但是婆罗突逻闍一意孤行,气冲冲地前往祇园精舍,问讯之后,一坐下便故意以偈语问难:「摧坏何物得安眠?除却何法获无忧?是何一法能死灭?瞿昙沙门为我说。」


     佛陀并不以为意,当下也以偈语回答:「摧坏瞋恚得安眠,除灭瞋恚得无忧,瞋恚诈亲能死害,摩纳如是应当知,灭除瞋恚圣所讚,能害彼者得无忧。」


     世尊的慈悲善解,语重心长地劝诫眼前年轻气盛的婆罗门行者,必须除灭瞋心之害。顿时,婆罗突逻闍被世尊的威德和庄严所摄受,默默地聆听、思惟如甘露般清凉的法语。


图片



     佛陀于是循循善诱、示教利喜,一一说明善修布施、持戒、禅定等法门,并告诉他:「欲爱长养一切烦恼,为生死轮迴的根本,修行方为解脱出离之道。」婆罗门一时心开意解,踊跃欢喜。佛陀知道他的心调和柔软了,并无狐疑,进一步又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义。


     此时婆罗突逻闍十分专注清淨,刹那了达诸法,断惑证真,合掌向佛禀白:「世尊,弟子已发出离心,一心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为优婆塞,护法护教,永不退转。」至诚顶礼三拜后,才告辞返家。


      一到家门,看到等待许久的婆罗门女,丈夫满面春风地诉说这不可思议的经历。「今生能得遇大善知识,听闻佛法,真是我们莫大的福报!」婆罗突逻闍于是告诉妻子,自己已发出家修行之心。妻子亦喜极而泣,为他准备了三衣,以满心的祝福目送他离去。再次来到祇园精舍,婆罗突逻闍以谦卑恭敬的心,虔诚顶礼佛足,并请求出家修行。佛陀欢喜应允后,这位婆罗门行者蠲除以往的骄瞋习气,精进道业,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生死自在,永不受轮迴之苦。



---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 ‧ 卷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省思

俗话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孔子亦谆谆教诲:「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我们在称念讚佛「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之时,应时时返观自照,「佛者,觉也」,这念心当下能够作主,方是自己的主人;应当时时以觉性为导师,出离三毒之苦,方能于三界中无害于人,修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早脱轮迴苦,登极乐之彼岸。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慧日专属表情包“法喜充满的嘻嘻”来啦!
· 又逢十斋日,如何恭迎“天界检查团”?
· 蓬莱拾遗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 虚云老和尚:解要圆,行要方
· 修行就是从不同的路,趋向同一个终点
· 【佛典故事】善顺善成就
· 体悟生命的奥妙
· 蓬莱拾遗 | 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 聆听莲座下:有时被业力吞噬而不知,还乐在其中
· 信念的力量
· 妈妈,这一世谢谢您的爱
· 【佛典故事】到第六个孩子为止
· 将佛号入心
· 慧日法语甄选 | 破我执
· 把我搞定
· 蓬莱拾遗 | 专注目标,塑造往生净土之因
· 从前有个庙 | 共度特殊时期,送您防疫宝典
· 一句佛号,要念出光明和温暖来
· 谈一谈佛法能带给你的养生防疫良方
· 新年学习《心经》遣除违缘、福慧增上 |《心经》里“观”的甚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