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乌龟》
佛
典
故
事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生气的乌龟》
有一天,佛陀对比丘们开示:「很久以前,在阿练若池水边有两隻大雁,牠们和乌龟是好朋友,一起在池边生活,互相照顾。过了一些时日,每天赖以维生的池水渐渐乾涸,于是大雁告诉乌龟:『这个池水乾枯后,我们的生命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所以不能在这裡等死。我想到一个好方法,你可以咬住一根树枝,然后我们两个各衔住树枝的一端,这样就可以带你飞到有水源的地方,我们又可以一起快乐地生活。可是,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得,当你咬著树枝时,不论遇到任何事,千万不能开口哦!』于是大雁和乌龟一起咬著树枝出发了。」
「当他们经过村落时,刚好有许多正在游玩的小孩,抬头看到在空中的大雁及乌龟,觉得新奇又有趣,便大笑说:『快来看!有两隻雁衔著树枝,带著一隻咬著树枝的乌龟在空中飞。』乌龟看到这麽多小孩在取笑牠,生气地对孩子们说:『关你们什麽事!』大雁听到乌龟的声音,心中一惊!果然,失去树枝依靠的乌龟,迅速地掉落,活活摔死了。」
佛陀提示大众:「人的嘴巴裡好似有柄利斧,常常引来杀身之祸。应毁诋的反而称誉,应称誉反而毁谤,这都会使自身遭受祸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这隻生气的乌龟就是提婆达多,过去由于起瞋心对孩子大吼,落地而死。即使到了今生,依旧瞋骂如来,因而堕大地狱。」
--- 典故摘自《法苑珠林.卷八十二》
《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人生面对任何境界 都要忍下来,能忍自安。现今社会,人与人相互依存,众缘和合才能成就 所有的事,所以对每一个人都要心存感恩。《憨山大师劝世文》言:「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时时坚住正念,面对各种不同的境界,心不随境转,将和谐的心带到家庭、职场,就能影响周遭的人,所处的地方就是一片清淨之地。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