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身之地勿执恋
般若空性,能让我们超越我执,超越我相、人相、众生相。我既是业报,明明这就是五浊恶世,我们却能躲过五浊恶世的这种压迫、这种苦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空性的智慧,佛陀以祂的智慧做我们的容身之地。
另一方面,祖师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就是如果你错误地理解空,这种偏失也会让我们所谓的单空沉寂,跑到偏空、单空的一面。一旦进入单空里面形成了习气,贪恋这个很安静、很寂静,很舒服、很享受的境界,不愿意出来的时候,实际上这是一种病。
所以,就是体验到戒律的清凉,定力的清凉,对三界解脱的这种清凉,体证到声闻缘觉这种功德的时候,也不能在这里止步。佛陀说这都是我化现的,我保护你的,我给你养伤的,你不能把这个当成终极目的。
娑婆凉亭勿久坐
在《法华经》里佛陀说佛道旷远,我怕你们疲劳啊,所以中途给你们设一个凉亭、一个宾馆,你不要觉得住在这个凉亭舒服,就不愿意走了,就放弃了旷远的佛道,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是一种病。如果做了这样的决定,得少为足甘心在这个凉亭遮风挡雨,就此安家,佛陀说这是焦芽败种。
我们要像佛菩萨学习,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法门无量誓愿学,无厌倦地求取法,能利益众生的法门我都去学。能发起世俗的菩提心,要真正的找到感觉,这个心灵的光辉一旦被点燃了之后,哪怕只是微弱的,实际上也可以温暖到自己和他人,世俗谛上的菩提心源于对母恩的思维、感受,进而给予一种回应,去感恩、报恩。先是忆恩、念恩、知恩,然后才感恩、报恩这是一个次第。
殊胜功德需隐秘
严格的来说,哪怕你有了俗谛的菩提心的一点功德的话,都是应当保密的。你都不能说我有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功德实在太大了。大乘为什么隐藏了这么多年,那些菩萨们怎么都不说我是菩萨。因为你说菩提心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已经暴露你的身份了,你是菩萨了。
为什么大乘经典也好,很多佛陀讲的经都是内密菩萨行,作为这个实际的功德都是秘密的、内在的,外现是一个声闻像,小乘道的。《楞严经》里也讲到,作为三界火宅,你要想出离,从里面逃出来,这很正常的,但是你回过头,逃出来之后,还要进去,还要救人,要把自己逃出来的经验去分享,去救他们逃出来,这时候就已经是秘密的了,你就不能暴露自己身份,说我是菩萨,我是来救人的,这就不能说了。终不泄诸佛密因,菩萨的行为是秘密的,但那些老一辈的修行人,因为他们修行经验丰富,看一眼就知道你的境界的,因此,他们也会秘密地呵护着、守护着你。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