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三关与见处的关系

2020-11-09 21:31: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虚云老和尚《辞世诗》: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图片

三 关 与 见 处

图片
图片

虚云老和尚丁未净慧长老批注:丁未误,应是丁亥,1947年春在南华寺讲开示,三关与见处的关系云: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但啃穿了,就有出路。

      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参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的、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是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的参去,惺惺寂寂的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实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咧!?

图片

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工夫!发真疑情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吧,求说妙法!’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

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踏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入般涅槃的大见处。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工夫纯熟,大相应,大得力,就能做到。

图片

    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

    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骗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

摘自惠光法师《宗门讲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药师经》讲记
· 哪怕沦落街头,也要想办法入定
· 科学家惊人发现: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九)
· 法语图|佛性是真正的主人翁
· 【佛典故事】清淨三业 内护己心
· 慈悲与奉献,能使人身心灵健康
· 得不得加持跟什么有关?
· 在轮回的陷阱里打滚,到底有何好处?——《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七课
· 每一张都感动到哭!
· 在轮回的陷阱里打滚,到底有何好处?——《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七课
· 法语图|我很坚定的相信……
· 【佛典故事】行善敬长的功德
· 真的有极乐世界吗?
· 微信公众平台
· 今日立冬 | 凛冬将至,万物收藏
· 【恭迎佛陀天降日,功德增上十亿倍】这一天,祂为母亲说法后重返人间
· 【佛陀天降日】全年最殊胜,行持善法,功德十亿倍增长
· 法语图|尝到了法味就会有法喜
· 【佛典故事】忍辱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