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沦落街头,也要想办法入定

2020-11-09 00:17: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图片


常住的平台、祖师的道场、三宝的住持地,本身是很了不起的,这种生活在人类文明里已经延续保持了几千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传承加持。我们生活在这里,要随顺着常住,让身心融入其中。


有一个说法叫“文化离不开文化人,文化人离不开文化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其中,自然会改变我们诸多的不良习气,我们浸润其中思考修行的时候,就会变成新的人生轨迹。然后因为浸润其中,耳濡目染,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的思考者和携带者,继而升华出高级的智慧,真正了解佛陀的真实义,明白我们的本来面目,体解到不生不灭的佛性。


图片
图片


我们佛教徒在这个时代,在世界已经对佛教比较善意、比较开放,甚至更多的人带着崇敬的眼光来面对佛教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有没有在实践着佛法,然后把佛法变成生命,让祂熠熠生辉?对人类世界来说,对于六道众生来说,我们有没有活出法喜禅悦来,有没有打开解脱之门?我们生命的觉醒,就是自己冤亲债主的解脱之门。


希望每一位佛弟子,长养其中,你能降服住自己粗重的烦恼,能坚持这里每一天的生活,能融入在里面,这就是进步,这就要祝贺你,你就是胜利者。


图片
图片


为什么修行要有一种宗教仪式、要仪式化?仪式化就是一种生活,这种仪式化是清静的、庄严的,这种仪式是可以消业障的,因为无量劫轮回到现在,里面的习气、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当这种仪式印入我们心中的时候,就是“清珠落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就是净化的过程。


特别像我们出家人不要忘掉为什么住在里面,从而失去一种紧迫感。我也常常观想,我现在打坐的地方不在房间里,而是乱草丛中,坐在瓦砾满地的废墟上,这时候你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无常,在无常的面前我也不执着这具肉身,这样就把我们的佛性解放出来了,有时候就可以得一个声闻乘的、小乘的清净。我把我的这种观想告诉大家,就是希望你们也可以去假设,坐在这里假设无常现前,寺院破败,你是什么状态。因此你会珍惜现在当下的这个安祥的、安定的还是寺院的状态。


图片
图片


还有另外一个观想,就是比如说你的宁静生活今天就此终止了,今天就是你在寺院的最后一天了,你会怎么对待今天的生活?明天这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你,没有哪个规定这里属于你,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缘分有一天就是一天。你能这样观想,就能对治自己的懈怠。就会好好精进努力,那这一天的功德你就赚到了。


不管我们住在哪里,哪怕现在沦落街头,也要想办法入定,也要在那个地方找到清净,佛法能现前,能得到受用。更何况我们现在没有沦落街头。所以要珍惜当下,在违缘没有现前的时候好好地去修行,理论上要闻思,再把这个理论、闻思的智慧去实践。从了解文字般若的内涵,进而能够去观照、去实践文字的般若。实践的时候就变成观照般若了,在观照实践的时候就会去证得,亲尝到般若的解脱——般若德。



图片
图片


“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哪一天我们知道解脱是什么了,我们就成为正法眼,就能明白如来一生宣讲的,小乘的什么意思,大乘什么境界;什么是发的愿力,什么是三昧境界;什么是金刚,什么是咒语。那你在人世间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延续佛法,住持三宝。不管你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你度化众生的道场。你住锡哪里,哪里就会成为佛法兴盛的因。


图片

传喜法师开示


图片


推荐阅读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原创记录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通启

文殊菩萨名号的功德利益

五台山的千古未解之谜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科学家惊人发现: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九)
· 法语图|佛性是真正的主人翁
· 【佛典故事】清淨三业 内护己心
· 慈悲与奉献,能使人身心灵健康
· 得不得加持跟什么有关?
· 在轮回的陷阱里打滚,到底有何好处?——《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七课
· 每一张都感动到哭!
· 在轮回的陷阱里打滚,到底有何好处?——《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七课
· 法语图|我很坚定的相信……
· 【佛典故事】行善敬长的功德
· 真的有极乐世界吗?
· 微信公众平台
· 今日立冬 | 凛冬将至,万物收藏
· 【恭迎佛陀天降日,功德增上十亿倍】这一天,祂为母亲说法后重返人间
· 【佛陀天降日】全年最殊胜,行持善法,功德十亿倍增长
· 法语图|尝到了法味就会有法喜
· 【佛典故事】忍辱最胜
· 一生成佛,不走弯路
· 聆听莲座下:文殊寺闻法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