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卷第九十八(一)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 之十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独觉法性求,不应于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求;不应离独觉法性求,不应离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求。所以者何?若独觉法性,若独觉向独觉果法性,若离独觉法性,若离独觉向独觉果法性,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独觉法性,非独觉向独觉果法性;非离独觉法性,非离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独觉法性,非独觉向独觉果法性;非离独觉法性,非离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独觉法性求,不应于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求;不应离独觉法性求,不应离独觉向独觉果法性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菩萨摩诃萨法性求,不应于三藐三佛陀法性求;不应离菩萨摩诃萨法性求,不应离三藐三佛陀法性求。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法性,若三藐三佛陀法性,若离菩萨摩诃萨法性,若离三藐三佛陀法性,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菩萨摩诃萨法性,非三藐三佛陀法性;非离菩萨摩诃萨法性,非离三藐三佛陀法性。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菩萨摩诃萨法性,非三藐三佛陀法性;非离菩萨摩诃萨法性,非离三藐三佛陀法性。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菩萨摩诃萨法性求,不应于三藐三佛陀法性求;不应离菩萨摩诃萨法性求,不应离三藐三佛陀法性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菩萨摩诃萨法法性求,不应于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求;不应离菩萨摩诃萨法法性求,不应离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求。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法法性,若无上正等菩提法性,若离菩萨摩诃萨法法性,若离无上正等菩提法性,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菩萨摩诃萨法法性,非无上正等菩提法性;非离菩萨摩诃萨法法性,非离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菩萨摩诃萨法法性,非无上正等菩提法性;非离菩萨摩诃萨法法性,非离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菩萨摩诃萨法法性求,不应于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求;不应离菩萨摩诃萨法法性求,不应离无上正等菩提法性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声闻乘法性求,不应于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求;不应离声闻乘法性求,不应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求。所以者何?若声闻乘法性,若独觉乘、无上乘法性,若离声闻乘法性,若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声闻乘法性,非独觉乘、无上乘法性;非离声闻乘法性,非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声闻乘法性,非独觉乘、无上乘法性;非离声闻乘法性,非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于声闻乘法性求,不应于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求;不应离声闻乘法性求,不应离独觉乘、无上乘法性求。”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