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2018-11-04 06:02:00 发布: 人气:1



大智若愚的智慧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深懂处世哲学的人,知道不该出头的时候不能强出头,不该显露锋芒的时候不要锋芒毕露。平时总是表现出愚笨的样子,其实他冷眼旁观、分析局势的变化,必要的时候,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


中国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 老子曾告诫孔子说:“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的盛德是指“卓越的才能”,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上去与愚蠢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实际上,倘若一个人能顾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赢得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摘自网络—


图片

记得师父讲过

大智若愚 

1


你到佛门里来求福,佛就教我们这个方法,你要想福报大,那你心量要大,心量怎么大?学吃亏。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别人看他就像个傻子一样。中国有一句话叫大智若愚。是真正的智慧。




还有……



儒家讲“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儒家的做人。我们佛教徒要求更高,要念念回光返照。阿弥陀佛,既是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是念自己的良知,念自己的佛性。一个没有昧掉良知,没有遗失佛性的人,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佛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我们的经验积累的,所以佛教还要靠虔诚。我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叫刻舟求剑,我们的思惟方式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式的,但是真理的长河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也是如河流一般不舍昼夜。

 



所以……



我们现在还要与时俱进,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的智慧更要超越过去读的书、所获得的文凭。如果不超越,有时候它们还可能会成为我们追求真理的障碍。所以说我们在学佛的路上,追求真理的路上,既需要辩证思惟,同时又要超越自己,要提高我们的直觉感受,最终突破狭隘的自我,所谓“茅塞顿开”,融入佛光。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慧日法宝”

图片

相关文章
· 长寿、节俭、慈悲与仁心——李嘉诚和杨绛的人生智慧
· 这十二个名号,是成佛最重要的种子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一
·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啦!看各国高僧在论坛上都说了些啥?
· 如果给你重新活一次的机会,你会做什么?——「慧」看电影之《人犬一点灵》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
· 信得及,守得定,方有真实受用。
· 让佛性做我们的主人
· 50岁前没说过话、没走过路,50岁后却落发出家,成为一代祖师——祖师们的故事
· 治国有常民为本——从“平‘语’近人”中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的关切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九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九
· 即今莫有到顶者么?
· 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进去
· 金庸先生走了,除了武侠,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勤俭也是大美德!——今天是世界勤俭日,请为我们的家园,做出改变!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八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八
· 而最障道,莫若瞋慢
· 你皈依了觉受还是觉性?
· 全球高僧齐聚福建莆田,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