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民为本——从“平‘语’近人”中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的关切

2018-11-01 08:58: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就是爱人,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期:治国有常民为本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第一



重民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淮南子·氾论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图片


第二



兴民德

君子以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周易》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图片


第三



得民心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图片

今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

仍然在吸吮着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

漫长奋斗积累起的

这些文化养分。




往期精彩回顾:

勤俭也是大美德!——今天是世界勤俭日,请为我们的家园,做出改变!

全球高僧齐聚福建莆田,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大开幕!

“你的老师是谁?”“是水。”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啦!论坛论文新鲜速递:潘宗光从慧远大师谈文化交流的启示(选编)

你信与不信,观音菩萨都是为你而来……——写在观音菩萨出家日的思考

以前,你是我的同学,现在,你是我的老师……——祖师们的故事

她为何让我如此动心——一位行者对寺院的告白(庙宇风采,让人神往)

孝行天下——“以孝治家”在行动

印光法师: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沙门是啥门?白衣苍狗是啥狗?这些词汇你确定你用对了吗?

一位女子亲述奇异灵魂之旅,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

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平‘语’近人”中读懂总书记深沉情怀

十七岁时,他问尊者:“您是头发白,还是心白?”

“烹山蔬”,“漱石泉”——看陆游的长寿秘诀

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基因——习总书记谈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九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九
· 即今莫有到顶者么?
· 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进去
· 金庸先生走了,除了武侠,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勤俭也是大美德!——今天是世界勤俭日,请为我们的家园,做出改变!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八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八
· 而最障道,莫若瞋慢
· 你皈依了觉受还是觉性?
· 全球高僧齐聚福建莆田,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大开幕!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七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七
· 一念生,则尽虚空界俱生
· 为什么现在的人活的不耐烦?
·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啦!论坛论文新鲜速递:潘宗光从慧远大师谈文化交流的启示(选编)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六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六
· 厌喧求静
· 佛法难,难在哪里?
· 知冰雪即是水,佛生何曾隔一丝?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五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五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四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四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