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活的不耐烦?

2018-10-30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众生的心,我讲的是有普遍性的,很多人都是不耐烦的,活着也不耐烦,念经也不耐烦,反正就是不耐烦!不耐烦痛苦! 如果我讲的注意了,以后能够与经相融,经和心相融,我们生命是享受在其中的,那个时候会发现,吃饭没有念经有味道。所以要提醒我们,吃饭要禅悦为食,不要光是在这个吃饭上,要禅悦为食。

 
     那我们念弥陀经的时候,“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我每次念“如是我闻”,好像这个对象就是自己一样。“一时佛在”,哪里?哪里?很快就进入角色,人就进入到,我们个体就进入到超越时空,超越空间,就跟佛陀在一起,跟这个诸阿罗汉在一起。然后你参与会中,仔细地听,佛跟谁当众在说,当机众是怎么理会的?佛陀的本怀是什么?本意是什么? 


 这个生命久久地训练,慢慢智慧门就开了。什么叫智慧门?生命的本质丰富了。平时不耐烦,这个也不耐烦,那个也不耐烦,这个人很贫穷。为什么讲很贫穷?不是指钱少,是他的生命柔软的成分,福德的成分少,干干的。 所以我们东方人修身养性的前提,先是德,修德、恭敬、谦卑,有了这个德,然后再加上那些方法,就可以成功,没有这个德,他纳不住。 


经本上讲,先是法器,不是覆器,不是漏器,不是毒器。先把这个器成就,其实就是德。有了这个德,就能够纳福。 就好象很多人现在讲风水,家里放一个大缸,宾馆面前放一个大花瓶,以示纳福。你没有那个器,福纳不了。有了这个器,然后加上种种方法,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柔软。你的智慧不仅仅是表现在你第六意识的分别上,而直接体现在一种直觉上。

 
      你虽然坐在这里,你站的空间好象这么大,从肉体的角度这么大。就像画佛像上面一样,你的智慧就像光环一样,它已经超出了你的这个大脑,这个头,这个部位像个光环,可见光的光环是这样,但它实际上的内在的受用是什么呢?遍覆我们所谓讲的尽虚空遍法界,那个生命的本质。 

图片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慧日法宝”

图片

相关文章
·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啦!论坛论文新鲜速递:潘宗光从慧远大师谈文化交流的启示(选编)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六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六
· 厌喧求静
· 佛法难,难在哪里?
· 知冰雪即是水,佛生何曾隔一丝?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五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五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四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四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三
· 修行若无快乐,如何克服痛苦?
· 你信与不信,观音菩萨都是为你而来……——写在观音菩萨出家日的思考
· 九月十九,恭逢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殊胜吉日,转发功德无量!)
· 宗门下比丘尼有伟大人才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二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一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一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2)初分现舌相品第六
· 发菩提心的教导,你做到一分,身心就会改变一分
· 以前,你是我的同学,现在,你是我的老师……——祖师们的故事
· 有一种爱,叫“送你回家”——「慧」看电影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 既得人身,漠然空过,真可痛惜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1) 初分赞胜德品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