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才知道,慢心有那么多

2018-04-14 06: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如今才知道,慢心有那么多 


摘自:《大乘五蕴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图片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粗烦恼 与 细烦恼


图片


 明天要去阿育王寺拜见本师释迦佛陀!这两天佛陀在不在?(学员:在)。佛陀在,但是我们看不到,明天我们可以见到,那就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见到佛舍利就像见到佛陀一样。这两天佛陀的法身和报身都在,化身有没有?(学员:有)。也有。是什么?我们学习的这个经就是佛的化身。所以,学习经典,听进去,记进去,那就是佛的化身跟我们在一起了。


图片


明天去见两千五百年前的,福慧圆满的佛陀的化身相。到藏经楼去见佛舍利的时候保持安静,进去之后顶礼三拜,然后排着队瞻仰佛的舍利。人要从下往上看,阿育王座的下面有像栏杆一样的空隙,就从栏杆一样的空隙这边斜着往上看,上面有一个钟,这个钟是用黄金做的,整个塔都是二千四百年前阿育王鬼神造的,唯有里面那个小钟是纯黄金做的。纯黄金的下面有钟摆,那个钟摆就是佛的舍利。


你们从下面看上去,先要看到那个钟,然后再看到钟里面的摆,那一点。各人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看到像水晶一样的,有的看到像绿豆一样,看你们善根了。有的看到更厉害,哇!超越时空,就释迦牟尼佛坐在那,这最厉害,这个很稀有的。有的人往那一看,时空就没有掉了,就是佛陀现在那里,所以每个人的善根不一样。



     我们出来之后会经过一个叫舍利单的地方,这个地方进去一下朝拜佛陀的脚印。我们平时就头面接足礼。佛的足到底什么样?佛陀的脚,丈六金身到底佛脚有多少大?是穿四十八码的,还是八十八码的鞋,你去看一看。看看佛的脚是什么样,佛的脚上有哪些相。为什么在地球上佛能腾空?佛要腾多高就能腾多高,腾三尺也行,腾个树这么高也行,腾十层楼高也行。

      为什么?原来佛的脚底下有一个超磁的功能叫“千幅轮相”。祂这个磁力场非常非常的高,佛陀要腾多高就腾多高,是这样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佛陀是人格的真理化,是人格的科学化达到极点,不需要外面再背一个推进器什么的,不需要。“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如果外面能造一个推进器,那外边能造得出来,是因为人体里面本身就有。所有外面这些你能造出的,能把你的智慧外显出来的,本身这些外显的就是你智慧里面的。所以当你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你不需要造外面,里面全部都有。



     科学家能够想得到的,能够制造出来的,佛陀早就有了。佛陀有的,现在科学家还没造出来。但是科学家造出来只是外在的,佛陀不需要外在的,内在就有。现在科学从理论上认为,就是说在每一个时空点都有“虫洞”,人可以通过进入虫洞这样超时空。甚至我们在科幻片里看到时空隧道,有一个什么机器,人一进去那个机器把人怎么样了,然后就可以进入虫洞,进入时空隧道。所有我们能够想得到的,我们科幻能做的,佛陀完全都有。佛陀可以在这边讲着法,然后那边有事情,佛陀需要离开这边的话,就可以坐在这不动,忽然之间没有掉了,那边就出现出来了,随时都可以。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坐在灵鹫山说法,祂可以恍然之间到这里。我们还有个体的感觉,佛不需要,佛是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是为如来,这不是我们现代科学的相对思维能够想象的。但是至少佛陀所表现出的,祂让我们现在可以用科学考虑到一点,因为佛陀此处顿然而灭,那个地方顿然而生,这些我们现在用科学已经可以解释了。但是佛陀如如不动,现在科学也没办法解释的,这不是逻辑思维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五蕴论》就知道那些法是什么法,以何法得何法。《法华经》里面就讲到,以何法得何法。


      我们明天去朝拜阿育寺,那个碑就是玄奘法师在印度把佛陀的脚印拓回来的,然后唐太宗李世民奉为至宝,在佛教的几大圣山都保存着,其中在五台山大塔院寺的一个洞里面有一个佛陀的舍利大塔,大塔这边有一个佛的脚印。现在在西安卧龙寺有一个,很古老的地方才会有,其中阿育王寺也有一个佛足迹。我们寺庙有拓的这个碑,我放在韦驮菩萨面前不是有个佛脚印吗,那个佛脚印是根据印度和尼泊尔的画像刻出来的,跟这个有一点差别。但是我看我们这个更原始,更符合于佛陀的脚印,那跟《大藏经》是合的。那个版本呢就有点简化了,把佛陀的功能性都已经简化了。佛的脚印两足尊哪,福慧两足尊,佛陀所有的功德都可以从这里映现出来,所以除了拜见一下,应该用头去顶一顶。

图片


      接着讲《五蕴论》,“四不决定”,其实我已经把它都讲完了,讲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识蕴”、还有“十二处”、“十八界”那些。

      我们学的《大乘五蕴论》是世亲菩萨造的,祂是根据哥哥无著菩萨亲近弥勒菩萨所得的《瑜伽师地论》为线索造的《大乘五蕴论》,解释佛陀所讲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由唐三藏法师——玄奘法师翻译的。我们电视里平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西游记》,唐三藏骑什么西天取经,白龙马蹄朝什么,谁会唱?(学员唱: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嗯,对对对,好了,走几万里就行了。所以我们这个学的,你看多有意思啊!我们这个就是传承一种文明啊,灯灯相传而来啊。这个在佛教里面,你们觉得比较难学,是不是。有没有觉得比较深,这确实是需要有基础的,我们的生命要有追求真理的心,然后呢要有小乘的修法,比如说,这里面每讲一个都要去观,观了然后去修,观了去修。这样观了去修,再往下讲你就会清楚,你很安静,对自我这个身心世界解剖的就很清楚。如果现在我们光是看这个,你不对照自己的身心,文字相转来转去,绕在里面。
  


     好,我们就来绕绕。

云何为触,谓三和合分别为性。

云何作意,谓能令心发悟为性。

云何为思,谓于功德过失及俱相违,令心造作意业为性。

云何为欲,谓于可爱事希望为性。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事即如所了印可为性。

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

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云何为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

      这个昨天大致都讲过了,我们继续往下念,前面我们念的是五别境,下面就是称为十一个善。 

云何为信,谓于业果诸谛宝中,极正符顺心净为性。

云何为惭,谓自增上及法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

云何为愧,谓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性。

云何无贪,谓贪对治,令深厌患无著为性。

云何无嗔,谓嗔对治,以慈为性。

云何无痴,谓痴对治,以其如实正行为性。

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心于善品勇悍为性。

云何轻安,谓粗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

云何不放逸,谓放逸对治,即是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舍不善法,及即修彼对治善法。

云何为舍,谓即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发悟性,又由此故于已除遣染污法中无染安住。

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

云何为贪,谓于五取蕴染爱耽着为性。

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云何为慢,所谓七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云何慢,谓于劣计己胜,或于等计己等,心高举为性。

云何过慢,谓于等计己胜,或于胜计己等,心高举为性。

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计己胜,心高举为性。

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心高举为性。

云何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心高举为性。

云何卑慢,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举为性。

云何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高举为性。”



      现在这个慢,你看,一个傲慢就讲了多少种啊?(学员:七种)。我们有没有啊?(学员:有)。 你看,我们光一个傲慢哦。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呢,这个研究很好,我们平时有的,你镜子一照,哦!有,是属于哪一种。平时我们自以为是,都认为这是对的,这一照才知道。

      前面十一种善,下面讲了六种烦恼。前面的那一个一个的,昨天基本上都讲过了。七种慢你读的时候能懂吗,有七种慢,哪七种慢?第一个就是慢,就一个字,对不对。那什么叫这一个字的慢呢?“谓于劣计己胜”。 慢有两种,他明明不如,他还说我比你强,这是不是叫傲慢。就是自己不如别人还觉得我比你强。第二种呢?明明不如别人还说我俩差不多吧,这两种都叫傲慢。不是实事求是吧。明明别人比你胜,考试别人考100分,你只考60分,你觉得:他那个抄的,我实际的本事比他大。你是不是傲慢?第二个也是,别人考了100分,你考60分,然后你就觉得,那有什么?我是因为打瞌睡了没写, 我其实也能考100分,是不是傲慢?所以这个叫什么呢?“心高举为性”。这心是不是很高的?心高气傲,就是这样子。


      第二过慢,过慢什么意思呢?“谓于等计己胜”,这什么意思啊?我们两个都考60分的,然后觉得别看我们俩都考60分,实际上我比他厉害。““或于胜计己等”,或者是他考70分,我考60分,但是觉得我其实比他厉害,我这一次是因为打瞌睡了,或者是觉得他没什么,我还是跟他一样,他是碰巧了。这是什么?也是自己的心比较高,所以心高举为性。

       谦虚和傲慢是不是一样的心态?不是一样的心态,慢就是心高。然后还有下面一种呢?慢过慢。“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计己胜”,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现在倒过来了,他只考60分我考70分,这时候觉得我比他强,我考70分,这是不是傲慢?(学员:是)。这其实也是傲慢。你别觉得我考60分,他考70分,其实我比他厉害,这是傲慢。就是你考70分,他考60分,他确实不如你,但是你觉得怎么样?觉得我厉害我比他考得好。这是不是傲慢,这也是傲慢。这个你应该怎么想,别人考60分你考70分,你应该怎么想,你要觉得别人这次啊没发挥好,如果别人发挥好的话有可能会考80分。我考70分,我不够好啊,这就不是傲慢了吧,这是不是就是谦虚啦。


      然后第三个呢,这个也是属于心高举为性。接下来是什么,第四个是什么慢?我慢。什么叫我慢呢?“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就是五取蕴,五蕴,认为我们这个五蕴的身体就是我,或者外在的这个五蕴世界,色声香味触法,这色法里面认为这是我的。认为这个五蕴是我或者认为外在的五蕴是我的,这些叫什么,叫我慢。

      那这个复杂啦,你爸爸妈妈买给你一个小玩具,然后拿着这个小玩具对别人说,这个是我的,这是我的,你有没有。这是不是傲慢?(学员:是)。这是属于什么慢?(学员:我慢)。你分析一下真的有这外在的东西吗?它是不是因缘的,因缘有不是真实有,所以你如果很坚固的认为这是我的,这也是慢。

      那你说这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我,这算不算慢?(学员:算)。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看到真相,你认为这个五取蕴就是我,这个身体就是我。你看,这个学下来才知道什么叫慢、我慢。我慢是什么?认为这身体就是我,认为那玩具就是我的,这都是属于我慢。有没有搞明白?(学员:明白)。先知道那是我慢,为什么是我慢,我慢好不好?(学员:不好)。我慢会产生什么结果知道吗?生死轮回,忧悲苦恼,无量无边的苦难。


所以《道德经》下午讲的“贵大患若身”。你认为有这个身,这个身就是苦的根本。“若无身何患之有”。我们现在认为这个就是我,这个就是我。那好了,埋下痛苦吧。既然无我,无我不叫我慢,是对的。那你自私自利是不是给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种下了苦果。

       所以《道德经》里面讲到“贵大患若身”。为什么我有大患,因为我有身啊。后面又讲到皮和毛之间的关系喻这个,毛比喻痛苦烦恼,轮回生死。这个毛是生在哪里的?皮上的。这个皮就是我执。你有我执就会有痛苦烦恼,生死轮回。那要想没有痛苦轮回,生死烦恼,你要怎么样?去除我执!就是我们下午学的那个“贵大患若身”。身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不管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来直接告诉我们,你有我,有我的执着是不对的。佛陀这边是不是也讲这个道理啊,告诉我们你有我,有我慢是不对的。有我慢会生死轮回忧悲苦恼,你自己害自己轮回、害自己下地狱。我慢也是心高举为性。 
  

     
      下面是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增上慢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在学佛了,但是这个了生脱死的理论你还没有完全听明白,你就认为自己明白了,这算不算增上慢?(学员:算)。然后你明白了你还没有实践,你就跟别人说我已经做到了,这算不算增上慢?(学员:算)。然后你就是做了,但是你还没有证,还没有把这个真理完全在你心里证明出来,但你就跟别人说我已经知道了,我已经做到了、我已经证到了,这算不算增上慢?(学员:算)。

      这样子好还是不好?(学员:不好)。为什么不好?这个是不是没有机会让你真正的得到啊,你没有得到就认为自己得到了,那你还能真正的得到吗?(学员:不能)。是不是障自己的道,所以叫业障。这个增上慢是不是业障?(学员:是)。障自己真正的进步、真正的得到。是假的得到,你等于是得了一个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怎么样?不好,就是这样。


所以这个你要上当的,像开车一样的,装了一个刹车板是假冒伪劣的刹车板,当你遇到事情你踩下去的时候,假冒伪劣板一下子就过热或者打滑,那糟糕!是不是就糟糕,有时就造成车毁人亡,你看这害人不害人,假冒伪劣的。所以增上慢它也是障碍我们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进步。这是不是也是心很骄傲的,也是心高举为性。


点击查看《大乘五蕴论》更多内容☞

十一种善,应安住,不放逸

「五种别境」 与 「五浊恶世」

云何为「色、受、想、行蕴 」?

你是要度别人,还是被别人度?

云何名为“无表色法” ?

云何为「色 声 香 味 触 」?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 

接近于法的状态,这很重要


图片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相关文章
· 学区房、补习班……这部爆火的电影在问我们: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 我,为什么要读圣贤书?
· 光光相摄
· 这些,是佛陀证悟前的事
· 今天,让一只狮子,教我们什么是“爱与和平”
· 菩提应现
· 粗烦恼 与 细烦恼
· 要给自己留空间,肚量要大
· 过了500天零垃圾生活后,这个女孩发现真正的美原来是……
· 在这场一人与万人的战争中,战胜它们
· 了解自己的心
· 颠覆你的认知——科学与佛教的相遇之处
· 佛陀力量感召而来
· 你的佛缘,究竟从何而来
· 般若智慧
· 十一种善,应安住,不放逸
· 破除我执智慧现,不生不灭佛刹土
· 宇宙的“大数据”都记录了什么?
· 深切缅怀,人间潮音——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圆寂纪念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倍,转发功德无量)
· 降伏内在的怨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