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别境」 与 「五浊恶世」

2018-04-09 06:02: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五种别境五浊恶世」 


摘自:《大乘五蕴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图片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云何为「色、受、想、行蕴 」?


图片


下面五种是别境,别境还是看上面的啊,哪五种别境啊?我们再把它标点符号打一打啊,“欲、胜解、念、三摩地、慧。”


为什么这就是别境呢,这个别境你说我要想吃冰淇淋,这个是永远想吃冰淇淋还是突然想起来的啊?(突然)对啊,它是不是属于叫别,那胜解听明白了,这个明白是不是永远在的?这是因缘凑合明白了,这是胜解,


那念,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念是不是永远在的啊?也不是的,如果你不提起这个念,那这个念就会跑掉对不对,甚至什么时候跑掉我们都不知道,


三摩地呢?什么叫三摩地啊?正定,处在正定之中,这正定是不是永远在的啊?也不是的,乃至慧,处在的一种听法闻法思法,听会产生一种闻慧,产生的这种智慧,我对这个明白了,闻慧产生了,这个慧是不是永远在的啊?也不是的,这个是要有师父详细讲解你才会,所以这个五种在心里面的,它属于心所产生的法对不对,那这个心所产生的法它不是一直都在的,它属于别境,这个懂了吧?


图片


前面五个它是遍行的,它不需要造作的,那个触啊,作意啊,受啊,想啊,思啊,它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后面这个欲啊,胜解啊,念啊,三摩地啊,慧啊,心里产生这种状态的时候,它这个是需要有因缘的,所以五蕴,我们讲五蕴五蕴,蕴是聚合性,我们的心所聚合的总总法里面。


这里面你看,我们前面问大家,我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要用这个来讲的话,那句话是不成立的,是不是啊?所以如果从唯识的角度上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那句话不正确,至少不严谨,因为心法有这么多,你说哪一个是可以来做佛的啊?



在这里面你看,我们看到别境里面有胜解,胜解能够帮助我们成佛吧?对不对?你学了真理,听了真理,对真理有理解了,对对对,这个是对的,这个是胜解,这个胜解对我们是有好处的,这个欲就是说我想成佛,不是我想吃冰淇淋啊,我想成佛,成佛真好。


因为我们现在比较没这个福报嘛,如果佛就现在那边,你看佛八十二相七十种好,从粗的到细的,从大的到小的,没有一项不让你目不转睛的,这就是修出来的啊,每一个人都能成这样啊?那我也要成这样,对不对?那你就产生成佛的欲嘛,所以这个里面,别境的欲里面,这个欲对比如说,对佛的渴求这种欲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听闻佛法之后你产生了理解,这个胜解对我们成佛是有好处的,然后念念不断的智慧,这个智慧我们说念,那这个念对你成佛是有好处的,三摩地的正定对你成佛是有好处的。



慧、闻的慧、思的慧、修的慧,这个慧解,对我们成佛是有好处的,对不对?这五个别境就心的心法里面,心所含藏的这五别境才有好,前面的五遍行怎么样?触、作意、受、想、思,它好像这个属于什么?属于生理好像每一个生命的生理结构对不对?你说好还是不好,没有好不好。


触、作意、受、想、思这个生理的基本机能它不存在于好与不好,下面的别境才有好,这个是好的,有对圣道产生欲望,产生竟求圣道,这个是好的,产生胜解,这个意念不忘,然后安住于产生对胜解的一种正定,乃至发出的慧这些都是好的,这个里面就是我们身体机能发生的作用,发生好的作用,除了好的作用之外还有呢?十一个是善的,这五个别境是非常非常好的,那可以说用这五个别境可以成佛,可以成菩萨,可以成声闻缘觉,都是靠这五个别境,下面十一种善呢,至少可以成为好人,可以升天,这也是心里面的法,有很多人是安住在它的欲啊,胜解啊,三摩地啊,慧啊,它的心里面生不出来,因为它不是遍行的,它是别境,它是需要有因缘来接引我们,我们自己也配合,才能产生的。


图片


那下面呢,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的,心法里面的是一种善:“信、惭、愧、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这十一个都属于善法。


信,其实这个信也分善和不善的,你信善你这个信很好,那别的邪知邪见你信了怎么样?就不好,对不对?「这里面的信特指的就是善,心法里面的善它是指信仰好的,比如说你们现在对三宝有信心,这个状态是不是很光明的?纵使你对三宝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但是你有一个信,很纯的一个信心,这本身你的心就是光明的」。那反过来呢?你不是信,你疑惑,疑惑那个信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黑暗的啊,所以这个我们讲也讲到,哪怕你还是不太了解你就信,这样的人怎么样?有福报,你比方说有个小朋友,他看到佛就欢喜,就拜,看到师父就欢喜,这小孩子你说他并不知道三宝是什么意思,僧人有多伟大的意义对不对,但这小孩大家都会欢喜,有善根啊有善根,福报大啊福报大,对不对?他有福报。



当然你通过学习,越来越了解到三宝是什么含义,僧众为什么伟大,那这个时候怎么样?你这个信就产生了智慧对不对?所以我们学佛,佛是什么,福慧两足尊,我们人身需要福报,需要智慧,哪怕你不了解,你相信三宝,会有福,你了解了相信,智慧,所以信三宝,相信三宝里面,倒是没有什么迷信不迷信的问题;反过来说,这个因为什么,因为三宝是真理,他是究竟了义的,因为他相信的对境完美,完美无缺。

他不了解,佛给你讲的话你照着听好了,比如说教你不杀生,教你不杀生的道理你并不懂,但是只要你不杀生,会不会产生福报?(会)比如说吃素,吃素是什么你并不知道,反正佛讲吃素好,师父讲吃素好,你就吃了,有没有福报?有啊,是因为对境殊胜。反过来说呢,你相信科学,所以信佛没有迷信不迷信的问题,「因为佛的对境完美无缺,是究竟了义的,你信一分就破一分的业障,得一分福报,信两分就破两分业障,得两分福报,对不对?所以对境究竟了义」。



过去比如说往上推,越往上推人的寿命越高,人的个子也越高大,前两年北京那边已经出土了有几具人的这个身体,很奇怪,出土的那几具全部都是三米以上,那我们现在还好啊,我们现在人间还保留有迦叶佛的牙齿啊,迦叶佛的牙齿有多大?不得了的,迦叶佛的牙齿像象牙一样,迦叶佛年龄多大知道吗?迦叶佛的时代的人的年龄两万岁啊,那按照我们这样推,往上推,人的寿命这样往上推,最高的人的寿命是可以活到多少?八万四千岁,然后从八万四千岁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我们这个贤劫的这个世尊佛都是在人寿命不同的阶段来到人间的,来成佛的,一直到我们释迦牟尼佛前面的一尊佛,迦叶佛,他人的寿命的两万岁的时候出世到人间的,释迦牟尼佛叫大慈大悲,他选择在我们人的寿命只有短短的一百岁的时候,而且又笨,贪愚又种,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称为叫什么时代啊?(末法时代)对,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我们是不是每天晚上做晚课都要念到这个经啊?《阿弥陀经》。


图片


五浊恶世里是哪五浊?第一个就讲见浊对吧,见浊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出问题了,不好的当好的,好的当不好的,这世界现在你看,不管是我们东方还是西方,全世界你看我们人是不是这样?是这样,不好的当好的,好的当不好的,把高尚的当卑鄙的,把卑鄙的当高尚的,是不是啊?颠倒吧?这颠倒来自于哪里?是不是见?见浑浊了。


下面就是劫浊,什么是劫浊啊?劫浊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寿命越来越短,这个大地的精华越来越少,是这样叫劫浊,我们是在这个劫浊,是八万四千岁往下降,一下一下降下来的,叫劫浊。那反过来说,我们现在如果说是人寿佛陀当时人寿寿命一百岁,现在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全世界平均寿命,现在正好科技还能统计啊,我们现在平均寿命是不是七十多岁?你看,跟佛教是不是相符合的啊?这是现实的客观事实跟佛教的理论完全符合。那反过来说,我们现在是七十岁,过一百年增长一岁,过一百年增长一岁,向一百岁的方向发展,再向一千岁的方向发展,那个时候叫不叫劫浊啊?那个时候就不叫劫浊了,那个劫是增上劫,我们现在是什么啊?我们现在是叫减劫,减劫所以就很痛苦的劫,所以就叫浊。



那下面的?烦恼浊,我们现在因为知见也不对,知见因为是我们内在的智慧对不对?智慧没有,遇到的外面的劫浊,我们外在所处在的环境。环境又差,那就生烦恼了吧,然后我生烦恼你生不生烦恼啊?所有众生生烦恼,所以叫什么啊?众生浊


众生浊再下面呢?(命浊)我们命苦不苦啊?(苦)生在这个整个群体你讲也讲不通,你们都是有福报的啊,你们学佛家里人都是支持的啊,有很多人学佛根本不支持的,爸爸妈妈不理解,学什么佛啊?小孩子是不是有毛病啊?怎么相信迷信啊?还有很多佛教徒到我这边说呢,我现在相信迷信了,我说你怎么自己说自己相信迷信了,很多人不理解的啊,所以这个就是这样。


图片


第一个见浊,见浊是最主要的,如果你见浊改变了,见不浊了,见不浊了怎么样?会发生什么情况?你有正知正见了,下面劫浊对你来说有没有影响?没有啊,反而会变成逆增上缘,那你可赚了。所以佛陀怎么说,正法时代五百年,受持戒律,戒律清净,不如末法时代持一条戒于一日一夜清净的功德大,因为什么?因为末法时代是不是外在的条件内在的条件都不具足?那这时候你智慧愿意持佛的清净戒,乃至就持一日一夜,也超过五百年圆满受持一切戒律的功德,说明什么的啊?说明正法时代五百年所赚的功德钱还不如你末法时代你持一条戒律一日一夜赚的功德钱多呢,厉害不厉害?所以最关键的是不是知见?知见一转什么都转。


所以我们这个佛教里说六和合,寺庙里和合僧啊,六种和合,第一重要的也就是见地和合,「见地和合都不要紧的,哪怕行为上啊、有的个人的脾气什么的大家都会包容的,如果见不和合,那就不行了,所以第一重要的就是见的和合,所以劫浊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破除见浊,见浊一破,劫浊也不要紧了,反而还变成了逆增上缘」。



然后再往下呢?(烦恼浊)见浊一破有智慧了,烦恼怎么样?烦恼就消失了,就会有对治了!烦恼会生起,但是对治了嘛,所以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这个觉是什么?是正知正见,烦恼一旦生起,马上就用正知正见来对治它。


再下面呢?众生浊对不对?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了,你边上的这些众生,都是浊恶的众生,怎么样?你怎么样?你是不是赚了?佛为什么发愿,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这么精进及早成佛?本来很久很久以前弥勒菩萨是我们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了,久远劫前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学生精进精进精进后来还超过老师了,比老师先成佛,这老师还是在学生下面授记,释迦牟尼佛给弥勒佛授记,当来弥勒于人寿八万岁时降生人间,成正等觉,号曰弥勒。



为什么呢?有好几个故事,好几个事情,其中释迦牟尼佛发愿在五浊恶世来成佛,这也是佛获得成佛资粮的非常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早上念早课的时候一上来就要念的: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这句“五浊恶世誓先入”,这个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啊!怕不怕苦?(不怕)怕苦不能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啊,释迦牟尼佛是不怕苦不怕累啊,精进勇猛,那才能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阿难陀尊者代表我们一切众生发这个愿: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

 终不于此取泥洹”。

那你有这个正知正见的,你边上都是这个五浊的众生,怎么样?那你这个生意对象多了嘛,生意做不完的做,对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呢?命浊,你有了正知见了,这个命还会不会浊啊?不但不浊,你变成了菩提,菩提根苗,一切功德之具,这个命还浊不浊了?不但不浊了,而且不得了啊,众中尊,所有的众生中你是众中尊,尊贵的尊。

皈依僧,众中尊,如果你一发起了菩提心了之后,你是不是众中尊啊?所以出家人,僧众,出家的僧,这个僧的范围,如果从大乘的范围来说,不仅仅我们这些出家的被称为僧,在家发菩提心的也是僧。

「那你发起菩提心了,你也有正知正见了,你也是众中尊,那你的命就不是浊的了,你的命是一切众生的灯塔啊、你的命是众生的旗杆啊、你的命是众生的指南针啊、你的命是众生的绿洲啊知道吗?你的命是众生苦海中的一条船、你的命是洪水爆发时的一座桥梁、你的命是瞎子手当中的一根拐棍、你的命是痛苦病患者的良医」,可以很多很多比喻,是不是?所以说你的命还浊不浊?你的命被大家称为如意宝,别人向你求什么得什么,你的命就是人中之宝,你的命还浊不浊了?你的命是人中之宝啊,摩尼宝啊!


点击查看《大乘五蕴论》更多内容☞

你是要度别人,还是被别人度?

云何名为“无表色法” ?

云何为「色 声 香 味 触 」?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 

接近于法的状态,这很重要


图片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相关文章
·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位俄国大文豪将彻底颠覆你的三观!
·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法师”?
· “道”,是工匠精神的情怀……
· 当悲伤降临,我们该怎么办
· 佛陀的本意,你了解吗?
· 清明,我不去牧童遥指的杏花村
· 福报
· 因果通三世,命运可转变
· 观音菩萨为什么拿着杨柳枝?
·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殊胜吉日,转发功德无量!)
· 无极
· 云何为「色、受、想、行蕴 」?
· 修习前行,堪为法器
·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呢?
· 宏开四教 直阐一乘——传喜法师二〇一八年慧日禅寺讲授《天台宗纲要》圆满
· 无价
· 为什么有时对修行提不起精神?
· 有一种悲心,倒驾慈航
· 忏悔
· 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