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道德经》中说: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极简主义也是这样,与传统经典不谋而合,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虽简约,却不简单。
有人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减去不必要的元素,突出拍摄表达主体。就像中国画,适当留白,也是一种境界。
极简摄影
恰到好处的净,
妙到分毫的境,
极简近乎禅,
可感受,不可语。
极简系列短片
废物
你比你的东西重要
放松,给予你自己一个自由生活的精彩人生
应该说,“极简主义”最终植根于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无论古今中外,无论贫穷富有,“简化欲望”都可以达到“简化生活”的目的。中国古代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都来自于此。他们的欲望有限,所以能满足于最简单的生活。一切都适时、适量,顺应天道,不求过多,亦无需过多。
知足者长乐,内心简化了,生活也就舒心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这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开发自性的智慧
才能够真正知足
贪嗔痴是会损害我们佛性的,叫迷己逐物。如果大家贪嗔痴减少了,这个世界就节约了,不浪费了。不浪费,垃圾就少了。我们现在需要自我制约,自己先做起,日子能过就可以了。别人贪就让他贪去,不要羡慕他,不用什么羡慕嫉妒恨,要可怜他,这人没智慧啊,贪了还要贪。
佛在《遗教经》里讲到:“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是快乐。”一个知足的人,躺在地上都觉得快乐的,没房子没地,躺着也是快乐的;
“不知足者,虽住天堂,犹是忧恼。”他虽然住在天堂上了,还会烦烦恼恼。
所以知足的人常乐,快乐不是金钱买来的。更不要存攀比心,把钱财的数量当成目标,那样只能带来无止境的烦恼。内心的不安,用物质是没有办法安的。在儒教里,颜回虽然没当过官。但他的人生价值观念一直受到赞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现在之所以想要钱财,要地位,一切就是因为心里不安,心里有恐惧,所以才要用那些来满足。
其实得到了那些,就真的会满足了吗?就没有恐惧了吗?不是的,内心缺少正能量、没有大智慧的人,拥有的越多,烦恼越重。记住这句话:“拥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烦恼。”
但是这种满足不是愚昧的阿Q式的自我精神满足,而是要升起智慧的,是大智若愚的满足。
要开发自性的智慧,才能够真正知足,安住在常乐的生命状态当中。阿罗汉在证得果位时候的快乐,超过世间任何的快乐。现在的我们非常狭隘,抹杀了这种精神的追求,把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这个三维空间,在物质上较量,这是我们人类很大的悲哀。真相,远远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文章:
“佛教慧日精华文库”
“壹号收藏”公众平台,网络百科
图片:
网络,慧日图库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慧日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