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甘露法语:戒律

2017-04-09 11:53:00 发布: 人气:5


01

有戒律在,佛法就在


 毗舍离是佛陀最初制定戒律,和比丘尼出家的一个圣地,阿育王的石柱完好无损的屹立在那边。那四只雄狮,威风凛凛站在上边,面向着佛陀涅槃的拘尸那罗方向。这是印度境内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的石柱。佛陀最初制定戒律的地方,这个石柱还依然的屹立了二千多载。让我们想起,有戒律在,佛法就在。佛教的法幢就竖立着,高高的竖立着。


02

受持佛的戒律,就能消灾免难


一个出家人,他代表佛法僧三宝,他慢慢修行,积累了各方面的福德资粮;在这个人世间来说,可以帮大家消除罪障,增福慧,甚至消灾免难。出家人能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也可以的,受持佛的戒律就可以;佛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说:我能做到,就是跟佛签了这个合同,那你的身价就上去了。皈依三宝的人,三十六天大将军隐形保护,三十六天大将军,还各带天兵天将,又不用你发工资,你升值大了。



03

佛戒律 常见如来


佛陀说,守我的戒律我常见他,他一直跟我在一起。你们不持戒律的缘故,虽然来到我面前也见不到我,也得不到我法的利益。他虽然离世,却因持戒的缘故马上升天。你们到现在才来,他早就来了,而且已经听法证阿罗汉果了。你们如果不守我的法,听我的法又有什么用呢。


04

正法久住的基础是戒律


我自己在学佛的时候,内心就有一个标准,既然出家就要学做一个好的佛弟子,要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戒是基础。佛陀刚带弟子的时候,七年没有制定什么戒,就是让大家每天摸三次头,说四句:“摄身守口心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意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还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总的。特别是我们出家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戒律,大家都要回光返照,特别是刚刚学戒的话,每天都要看。不管到哪个庙,在我心里,一个塔,一个戒坛,是很神圣很神圣的,非常神圣的。正法住世的话,这是一种标志,塔代表佛,戒坛代表佛法的延续。


05

戒律越多,防护级别就越高


我们佛教是戒律越多,对我们的防护级别越高。所以佛教里,修行的这个就是根据受戒的高低来决定的,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大智慧,救我们的具体方法。就像小孩子不会水,在水边玩,家里人给他套个救生圈一样,这就是爱护孩子的具体方法。


暂时觉得缩手缩脚啊,注意,这是应该的,做人应该的。孔夫子尚且“君行健,如履薄冰”,到六十岁,所有的这些已经潜移默化,渗入到人格里面去了,有六十不逾矩。六十不逾矩,六十了我这时可以不犯错了。


不犯错代表什么呢?代表他的规矩已经变成习惯了,就像有的人一上车,马上安全带系上了。


06

智慧从持戒当中来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持戒当中来的,一个人,不持戒的人他不会有智慧的,戒定慧。所以你们看,修行越好的人,就是有那种幽默的气质,所以你看像我不幽默的,就是肯定没有修行好。所以平时也会,很多人会有这种疑惑,为什么要持很多戒,其实我平时强调的很多,持戒是保护,持戒得安全,持戒的人离怖畏,持戒的人才真正活得自在。


但是如果你觉得很拘谨啊,有可能不是持戒给你带来的,有时候恰恰是我们这个人很疏忽,讲话真的是不太注意,你对着石头讲大概不要紧。如果有人,你讲得分寸不好的话,别人会对你有反感,对你一反感你马上就觉得不自在了。所以如果你觉得不自在,你真的需要返观,怎么样子通过学佛来增加自己的福报智慧,提升气质,这样子就会好。


07

清规戒律是慈悲


在一般人看来,出家人的清苦,出家人的自制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清规戒律的束缚。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身心沐浴在佛陀的大爱里,我们受持佛陀的教法,这是心灵与佛陀交流的实践,我们享受其中。佛陀的这种慈悲力量,将日日夜夜地陪伴着我们,从生命比较低级的状态一步步成长,成长为生命的巨人,做六道的舟航,做人天的福田。从经典里可以知道,每个出家人乃至来学佛的,这都不是今天的因缘,都是释迦佛陀不舍弃我们,早早就给我们种下的善根。


08

戒律是一盏明灯


“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做的业将会伴随着你。你要为你的良知负责,要为你不灭的“我”负责。不是为虚荣负责,不是为脸面负责,也不为我肉身的、业报身的狭隘负责,要为我们不灭的佛性负责。所以非常感恩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让我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戒律来自于慈悲,戒律是一盏明灯。航海的时候,漂在海上的是一盏航灯,因为下面有暗礁。戒律就像保险带,就像海中的一盏航灯。但是我们很多人不习惯于戒律,所以佛在哪里?当你受戒的时候,佛就跟你同在。戒是我们学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09

在家人如何受持清净戒律


先知道这个五浊恶世如果没有戒会很危险,戒主要是保护我们的体,圣体,三皈体,所以三皈体就是戒体,戒体就是靠持戒来保护的。你看,现在连我们寺庙里都装防盗窗了,防盗窗就是戒,因为装了这个就有安全感。


听师父话的,按照戒去做的人,师父都会放心。这个弟子已经不吃肉了,这个弟子已经开始戒杀了。这个弟子已经严谨地在斋戒的状态里了,那好,那猪流感跟他不相干了,师父都放心。作为这个弟子来说,他也越来越能够得到清净。


这个清净来自两方面,一个自己做了之后,还有一个来自外在的干扰,所以这个清净就会引申到“定”。实际操作之后,你感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就会生欢喜。往往一开始不太知道,就需要善知识诱导。我们一开始受戒时,并不知道戒有多殊胜,也很少人持戒有大悲心生起来。


一个出家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很强的,像弘一大师,他自己严持戒律,来实践给大家看,做典范。这是整个民族国家的出路,这个悲心是很殊胜的,已经不是个人持戒的问题了,这已经是救国的一种示范了。他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大悲心在持这个戒,很多人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持戒了之后回过头来,你会觉得持戒真好,一开始往往不太知道,需要善知识的加被鞭策,因为善知识一句话的引导,会让有缘的弟子产生一种向法的意乐。师父讲一句话他会很在意,说戒好,他就会有一种向戒的心,他就觉得听师父话是应该的,对戒本身好在哪里他并不知道。


就像我们对小朋友的教化一样,引导他顺着就会去,讲背唐诗真棒啊,他也不知道背唐诗什么意思,但是听到家里大人赞叹,他就背,摇头晃脑,哦,我会背唐诗了,然后你再奖励,他就会背第二首、第三首。我们学修佛法的时候很多也是这样子,师父常常的这样会引导我们,所以阿弥陀佛叫接引导师。

  

10

受持戒律 实践佛法


戒是什么,戒就是实践佛法,戒是戒恶!关闭一切恶趣门!才说明我们真实地开始实践佛法了,才是扭转局面了,把恶给堵住了。戒是什么?戒是堵漏,是堵住我们的恶道门,这是学佛法的第一步。虽然是第一步,它特别重要,所以戒是无上菩提本,是无上菩提的基础,像盖房子一样,戒是基础啊!戒很重要的。


所以你受戒了,我们在座的很多都三皈依了,接下来再受戒。受戒你也可以披袈裟了,三皈依只是证明你是信徒,你有信仰了,我是准教徒了。但受戒就叫依教奉行了,师父说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能持。那你就已经实践佛法了,在你的生命当中,你的生活当中,你应以佛法的教条来做你生命的标准了,这在天地之间你也是非常非常尊贵的了!


在佛陀说的《遗教经》里面说,你供养十个坏人,你救十个坏人不如救一个好人哪,是不是这个道理?救一百个好人,供养一百个好人,不如供养一个三皈依的人哪!三皈依的人有信仰,对不对。世间人虽然说好,它那个好,标准有可能会变,好人一不小心又变坏人了,那坏人一反悔也会变好人,对不对。那供养一千个三皈依的,不如供养一个受五戒的,受五戒的人就能披袈裟了!


我们受戒能得到平安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你不受这五条戒,我跟你说连人都做不了了,不要说幸福人生了,人都做不了了,下一辈子还想来做人吗?请问在座的,如果没受五戒,下一辈子还想投胎来做人吗?千难万难。受五戒者,这一生幸福平安,来世还能够做人乃至升天。如果念佛求生净土,受五戒的功德还能让我们往生的莲品增上。请问受五戒是你占便宜,佛占便宜?你占便宜啊!这是佛的五戒的功德。请问,佛这五戒干净不干净?佛的五戒干净的,佛的五戒功德巍巍如黄金山哪!我们是跟佛接轨的。


11

精研戒律不为物累


作为弘一法师,他在虎跑断食到底领悟到什么,弘一法师为什么选择我们佛教里面修行难度最高的律宗,持律。那你想,我们在座的师父是不是持律的,所有的佛弟子都是持律的,这是共同乘。就好像所有的公民都守国法的,对不对,都要守法的。如果不守法,那你犯法是你个人的事,只要是公民肯定要守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出家人那更要守戒律了。


佛教的这个戒律,就是研究还得持。弘一法师一辈子他是怎么持戒律的知道吗,他都是过午不食,就是中午吃饭过后,晚饭不吃的,这是一个标准。另外一个就是他不蓄常物,就是说一个出家人不拥有很多的物质。弘一法师从出家之后,那个破的小箱子他一直拎了几十年。


一把雨伞、一个箱子,走到哪里衣衫单薄,没有大旅行箱小旅行箱一大堆的,没有那么多的,很简朴。他那件衣服穿了又补,补了又穿,几十年。佛教里边就是惜福、简朴,一个简约的生活,这样子。就是说你物质的累赘去掉之后,给我们精神就腾出了很多的空间。


弘一法师他出家很晚,四十岁出头才出家,他真正出家到他圆寂才二十多年,六十二岁就圆寂了,他出家仅仅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佛教界为什么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像我师父他出家六十多年了,我现在出家也快十八年了。我们佛教界里超过十年叫下座,二十年刚是中座,三十年才是上座啊。六十年什么样?一个人如果出家六十年是国宝,国宝级的,皇帝看到了要磕头的!他有什么级别呢?出家如果六十年了,在皇帝面前可以打伞、可以拄拐棍,这是很荣耀的。


弘一法师在这二十多年里面成就这么高,就是因为他虽然出家时间不长,但是他质量很高,从他出家那一天开始,就严格的遵守出家的这些规定,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成就很高,成为我们佛教界律宗的一代宗师!


12

戒律对我们的爱护


我们现在可以说还是像学生一样的,在实验室实验,我们在学佛法,证明了确实人的福报是根据智慧、道德而产生的,人类的前途是由道德而决定的。我们明白这一点了,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给我们制定那么多的制度,原来是爱护我们的,保护我们的。

    

佛给我们制定戒律,戒律是对我们的爱护,怕我们掉下去,给我们这个保险绳。好像防盗门防盗窗一样的,防盗门、防盗窗本身是保护我们的,不是束缚。才知道老祖先那么慈悲,想的那么周到,可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保护层推掉了,把道德的基石给砸掉了。

    

我们也是慢慢思维证明了这些东西,努力地恢复,但历史的脚步从不会倒回去的,不可能的,所以就看着往下滑,一点都没有办法,回天乏力!但是谁信仰这个,谁按照这个去做,谁真的得救。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出离心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皈依的重要性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图片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佛教慧日精华文库


相关文章
· 身体生病或抑郁应该念什么经,如何修行?(传喜法师答信众问)
· 有声书•点灯祈愿自性光明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皈依的重要性
· 你知道没画眉毛的高僧转世后是谁吗?
· 有声书•佛的大方广
· 【慈悲咒语】准提佛母咒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出离心
· 如何不迷失学佛的热情?(传喜法师答信众问)
· 有声书•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平常应该怎么修?
· 佛塔的功德
· 凤凰网首映!再现一代高僧明旸法师传奇一生
· 【慈悲咒语】不空摩尼供养咒
· 有声书•未法时代有正法
· “我”是一切痛苦的源泉
· 幽默小故事,非常在理!
· 有声书•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 一个人孝心越大,消业障越多
· 有声书•三乘融通大清净
· 清明节扫墓,怎么样可以利益到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