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精彩:哲学家父亲对僧侣儿子的18个拷问(二)

2021-01-30 00:03:00 发布: 人气:2




| 哲学家&僧侣|

18个拷问



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让-佛朗索瓦·何维勒,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儿子马修·理查德获得博士学位后,突然决定放下这一切,到遥远的国度,披上袈裟,削发为僧。马修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他遭遇到什么困境,而是他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父子二人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两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05.关于转世问题


哲学家:关于转世的问题你一直强调是一些人的经验,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这都不是证明。


僧侣:佛法中,有三种条件使一句话成立:直接经历、不可推翻的演绎以及值得信赖的论证。我们所谈论的不是神迹,而是许多世纪依赖许多僧人共同经历的内在经验。



图片


哲学家:我不认为他们可以欺骗我们,但那些可能都是幻象。一个人可以完全诚恳,一辈子没有想要欺骗别人,但还是可能会看到幻象。


僧侣:轮回的存在是唯一能够证明非物质性意识的事实,就是意识的连续性。我说说我的经验:有一天我在老师康居仁波切附近的小茅屋静坐,我想到小时候杀害过的所有动物。想到这些我心中交替着悔意和错愕,于是我去找康居仁波切。一看到我,康居仁波切就笑了,我还没说话,他就对我说:“你这辈子杀了多少动物?”这件事对我来说是非常自然的,我的反应是微笑。“当信仰离开理性,就变成迷信,当信仰背叛理性时更甚之。但当信仰与理性合并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理性变成一种纯粹知识性的游戏。”佛法的信心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对某些教义的非理性信仰。


我亲自参加过寻找转世灵童的工作。小孩找到后,我们要为他在山洞里举办长寿仪式。当时只有两岁半的小孩决定自己做加持,他做的平静而有耐性。他能非常准确地叫出这些人的名字,人群中有一个人来自不丹,是钦哲仁波切生前的老佣人。一位喇嘛提醒他仪式快结束时,这孩子指着人群中的这个老人,要求对他做加持,老人立刻掉泪。




06.佛教和心理学


哲学家:19世纪某些哲学家比如叔本华,被佛教吸引的理由是认为它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通过忘记自我而达到某种宁静境界。最近,反而是对心的掌控技巧引起了更多的注意力。佛教心理学是怎么样的?


僧侣:仅仅能够辨认出一个情绪把它引到表面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懂得如何让这种念头和情绪得到解脱,就是要消除它在心中的任何痕迹,让它不要再被混乱所捆绑,不然它很容易创造出连锁反应。“不喜欢”-“敌意”-“愤怒”,最后它会成为负面的语言和行为。



图片
图片


有两种禅定方式,一种像狗,一种像狮子。你可以追踪自己的念头,就像小狗追踪它前面的石子,一个接一个。这只会让我们的心一直在混乱状态中。另外一种方式是像狮子一样,因为它会立即冲向丢石头的人,扑到他身上。这就是转向念头的根源。


当你通过大量练习能令念头停住的时候,你要开始研究妄念的本质。情绪升起之前,它在哪里?它有任何特质吗?有确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吗?它会到别的地方去吗?你越是去研究它,它就越是找不到。你可以在这个“找不到”的境界禅定一会。当你了解到念头只不过是意识的显现,它就会失去对心的束缚能力。经过长期的勤劳修持,解脱的过程就会变得很自然。当新的念头升起,它就会解放自己,不再会干扰,也不再会控制你的心。念头的形成和消失一样快,就像用手指头在水上画画一样。





图片


07.什么是证悟?


哲学家:佛教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僧侣: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定义佛教,就是首先把它视为一条道路。这个道路的目标就是要达成我们所谓的“完美”:究竟知识、证悟,这就是佛的境界。


哲学家:在达到完美的那一刹那,我们会消失吗?


僧侣:干嘛消失?正好相反,达成证悟,佛陀便开展庞大的助人行动,教导他人,指引他们。就像是导游,引领他人走向佛陀自己走过的路。唯一会消失,并且是完全消失的,就是无知。相信一个自我的存在,是无知最主要的表现。成佛的意义是对事物究竟本质的觉知,不是一种重新建立,而是一种发现。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众生都有佛性。一般众生的佛性被埋在众多障碍之下,这些负面心理因素是因为执着于实质存在的自我及现象。“道路”就在于要化解掉所有掩盖真正本性的东西,让我们能够看到祂真正的面貌。


哲学家:这令我想起柏拉图对于回忆的理论。对苏格拉底而言,学习是一种回忆我们所遗忘的事物的过程。


僧侣:证悟的目的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不再被它奴役。世界本身并不是坏的,只是我们觉知它的方式错了。所谓“娑婆世界”就是“存在世界的恶性循环”,是由无知所撑起的,是一个痛苦、散乱以及混淆的世界。整体而言,这个现象世界无始无终,但是生命有潜力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通过净化自己意识河流的方式达到证悟,从此从轮回循环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讲,我们可以终止痛苦的原因——相信自我为实存的无知。达到佛的境界者不处在“娑婆世界”和“涅槃”这两者之中。因为他已经从无知中解脱出来,不被业带入轮回;他也不停留在涅槃的平静中,因为他对仍在受苦的众生升起了无限的慈悲。


图片
图片




往期微信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新年如何趋吉避凶、诸事吉祥

特别的礼物,给特别的你

这个神咒能拔除一切业障

从哪里看孩子的福报和未来的命运?

你的音声里藏着你的命运和福报

投胎是门技术活儿,他是怎么投胎的

方便放生快速灭罪除障增福报

图片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唯美慧日寺】此图,请将手机横过来看
· 佛啊,这个皇后干了这件没人敢干的事
· 这是无上的修法
· 虚云老和尚:一念不生,直下承当,这里正好用功
· 【佛典故事】离欲寂静
· 彼时修福,此刻修慧
· 蓬莱拾遗 | 这样让纷繁妄想自然消失
· 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 圆寂前,他为自己设涅槃斋〡领略一代宗祖的解脱自在
· 梅花的启示
· 世间的那些菩萨,你认得出吗?
· 【佛典故事】药草喻
· 心跟极乐世界可以连成一片
· 慧日法语甄选|何劳菩萨放神光
· 记住你的名字 ——慧看电影《千与千寻》
· 蓬莱拾遗 | 修行人不要生卑劣心,不可退屈
· 虚云老和尚:他上山住一夜,山下已改朝换代许多年
· 烦恼,修行的下手处
· 李开复:见到大师后的奇迹转变
· 我刚出家时,师父对我讲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