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亲传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2020-06-05 01:18: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梵音若潮菩提海  寂灭大音去又来


六字四声念佛法

印光大师说:“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此六字四声念佛法乃印光大师亲传,由云南鸡足山放光寺住持慈法法师念诵。当年印光大师在灵岩寺时,念诵《大回向文》用这个调子。圆拙大师得到传承到福建广化寺让大家用这个调念佛,并由定妙法师用谱子记下来以防误传。慈法法师当时在广化寺任管堂,觉得这个调很好,可快可慢,可高可低,而且念起来清凉宁静不憋气,音域广老少适宜,尤其适合经行念佛。后来慈法法师弘扬般舟法就用这个调子,现在大江南北几乎所有般舟道场都用这个四声念佛。


此调变化在“阿”上,第一句的“阿”是一声,第二句为二声,第三句为三声,第四句为四声。


图片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打佛七,旨在至诚、专心。通过短期内放下万缘,收摄身心,专精念佛而令心中佛号历历分明,不昏不散,乃至最终达到心佛一如,功夫成片。把念佛的用功精神延续于日常修行中,达到真信、切愿、力行的高度统一,为往生极乐世界奠定坚实基础,也可为在世及故去的有情回向念佛功德。



图片


愿将东土三千界

尽种西方九品莲

传喜法师开示

四声念法,前两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侧重在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渴求;后两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侧重在悲和厌离,愿我和与我有缘的父母众生都能往生极乐。这样念的时候,给我们的感受就好像一开始阿弥陀佛是远远的,而后越念越近,越念越大。


这里面的欣也好,厌也好,原本都属于分别念,属于妄念,但净土法门叫全妄成真的法门,妄念之极致就是真念。所以这叫借假修真。


我们修行人有这样一种说法: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当我们每一声清晰地念出,当我们的心中浮现出阿弥陀佛,当我们的音声带着我们的身心世界去皈依的时候,声声佛号就变成了朵朵莲花。我们虽然坐在这个法堂里,但每一个人却在这世界植种莲花。


以这样的身心状态去持诵佛号,念到点子上的时候就是含着泪水在念的,眼中含着泪水,然后头腔是光明的,胸腔也是光明的,整个身体变得越来越清净。这样的生命力既是张扬的,又是含蓄的;既是投入到阿弥陀佛怀抱的,又是阿弥陀佛在长养我们的。


所以你念好的时候一天念下来也不会累,四声佛号里两句开放、两句含摄,既有观又有定,既有欣喜,也有诸佛摄受我们的一种悲悯。


图片



观 想 念 佛

我们在家里念佛的时候,两个人也可以像东、西单一样,东单和西单对着念。如果是一个人,念熟了以后也可以观想,念的时候出声念,默的时候把风声或其他声音观想成佛号声。


《观无量寿经》中,佛陀宣说了极乐净土的十六种观法,在讲到第十二观“普观”时说:“当起自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池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中说:“昔有二僧,作莲华开合想,遂得往生。”师公悟公上人也曾在极乐寺净土道场的章程里说:“又有人,于念佛时,常作莲花开合想,不久往生,系念不忘,亦可起希有想,生向往心。”


所以念佛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观想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坐在莲花里。有的人很惭愧,就观想跪在莲花里。当念佛号的时候,莲花徐徐打开;当听佛号的时候,正好吸气的时候,莲花慢慢合拢。这样念着念着就能观了,就能同步了,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清净。


图片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所以念佛的时候,眼不是看外在的色法的,而是根据心,看到心里观想出的一朵莲花。这朵莲花比人还大,我们自己就坐在莲花里。念的时候莲花慢慢地开了,默的时候、吸气的时候,又慢慢地收回来。


用佛号来应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心去忆念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念佛忆佛、忆佛念佛。念只是持起这句佛号,忆的时候则是与佛号去相应。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口中在念,心里在忆,止静的时候直接就和佛陀合二为一,无内无外。《法华经》里就说,“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我是有漏的,佛是无漏的;我是轮回的,佛是清净的,这一念,就能令我们的生命状态判若天渊,所以这一念就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尊贵。


“南无阿弥陀佛”,我整个的生命就像一滴水投入到大海里一样。“南无”,就是皈依,合一,念念南无就是念念把我个体的、轮回的、小我的生命,投到佛陀不生不灭的、解脱的大海里去,这就犹如游子投入了妈妈的怀抱。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图片



END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文字整理: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甘露法语 | 福慧圆满
· 【世界环境日】佛陀也环保:关爱自然,从心入手
· 全美暴乱持续,但很多人选择用信仰和爱来化消纷争
· 疫情后,五台山寺庙群逐渐恢复对外开放
· 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产生随喜的功德︱《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2集
· 关于佛塔,你了解多少?
· 【殊胜祥瑞】结夏安居第二十七日,又见双色莲
· 出家,这是一个大课题
· 虚云老和尚: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
· 追求真理有两种方式
· 憨山大师:修行之方 亦有节次
· 所有功德 我皆随喜︱《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1集
· 常施食,不仅增长福报,也跟众生结下了殊胜的法缘
· 喜大普奔!国家正式规定:狗不在畜禽范围内,狗肉将禁止食用!
· 甘露法语 | 与佛链接能帮助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佛说,我们拉个勾吧
· 如何在智慧的大海里找到突破口?
· 精神世界强大,才会从物质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0集
· 8岁沙弥拒绝女子拥抱,语出惊人
· 佛教早期洞窟佛像的卐字相与如来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