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佛陀也环保:关爱自然,从心入手

2020-06-05 00:55: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理解自然

尊重自然

亲近自然




大自然为我们的生活赋予美、意义与和谐。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在这个被许多科学家称为“人类世”的时代,人类活动成为塑造地球系统的最主要力量,环境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社会有着如此深刻的关联,从根本上来说,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盘根错节。



植树造福

慈爱鸟兽


图片
图片


世界环保史只有区区五十年,而早在三千多年前,佛陀就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些戒律中规定,不得染污净水净地,不可割草伐木,对湖泊要尽量维护,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种树,等等。


图片


树木对人类环境及身心的作用,佛经中早已有之。释迦牟尼佛降生于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在尼连禅河旁的树下苦行禅修;于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证悟;在鹿野苑森林中初转法轮;于灵鹫山树林间二转法轮;并于广严城美妙林木间三转法轮;最后在娑罗双树下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圆寂,与树木息息相关。


佛陀在《毗尼母经》中赞叹了植树的功德:“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不仅要植树造福,还要慈爱林中鸟兽。


《佛本行集经》云:“慈心不起杀,饥渴既得解,饮食皆充足,一切悉欢喜,并受如天乐。”如果人们心中充满了仁慈和爱,珍惜动物的生命犹如珍爱自己,不仅饥渴会得到解决,还会丰衣足食,感受天人一般的的欢乐。


庄严国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利乐有情 


由于《般若经》等经典的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成为中国佛教徒的实践目标,也因此促成了众多名山古刹的清净庄严。


据《高僧传》记载,早在北魏年间,梵僧昙摩密多来到敦煌之后,曾经“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并种植树木上千株,形成方圆百里的园林。


图片


根据《别传禅师塔铭》记载,这位清朝的出家人曾历经数十年,在峨眉山种植松、柏、杉、楠等达十万八千株之多,且有四百多株高大的楠树至今依然矗立。


无论是汉传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伫立于林木纵深的幽处。人们去到那里,宛如回归相违已久的家园,在无边寂寥的自然中,我们的心和自然浑然一体,一种超越尘俗的、神圣庄严的情感会油然而生……


关爱自然

从心入手


图片
图片


如果了解佛陀教法的精义,就会惊讶地发现,佛陀之环保意识比世间任何一个环保理念更为深刻,它不仅就自然对人的影响有细致入微的分析,还对自然的来源——我们的心——对环境的决定作用进行了令人叹服的阐释。


《金光明最胜王经》说:“由爱敬恶人,治罚善人故,星宿及风雨,皆不以时行。”如果敬仰恶人、惩罚善良之人,整个世间就会无恶不作。此时,星宿诡异多凶,天上非时降下霜雹、暴雨,瘟疫流行。


图片


《大楼炭经》说:“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如果人们肆无忌惮造作杀生、妄语、邪淫等十种恶业,以此罪恶业流的力量,必然招致雨水不调,洪水、龙卷风、泥石流等频频发生。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的贪心肆无忌惮地膨胀,为了贪求舒适与便利而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从而使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最根本的是要调伏自心的贪欲。


图片


正如《法华经》所说:“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由于贪欲和无明的驱使,人们努力获得快乐,却因不具备智慧而终将陷入苦难之中。


《佛遗教经》说:“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图片


佛教的智慧宝藏中蕴藏着如此珍贵的环境保护思想,若想保护自然,必须从心入手。调伏内心的贪欲,懂得知足少欲,才会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地球环境是人心之外现,生存于怎样的环境,取决于我们有怎样的心。净化环境与净化人心齐躯并行,这是仁者之智。


关爱自然

从心入手

刻不容缓



往期精选


出家,这是一个大课题

佛说,我们拉个勾吧

【殊胜福田】供养安居僧,功德原来这么大!

这条路上,师父也只是配角

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我心但欲与莲并,不染尘埃自清净 ——文殊菩萨圣诞日,慧日禅寺双色莲花盛开

情绪管理这条路,于谁都是一场修行

修行要不怕修改,三宝地里的一切都是你修改、进步、最终圆满的助缘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合集全11集 {精美版}

超越时间之流 创造有序生命 ——慧看电影之《宇宙的构造·时间假象》

【道心惟微】事事差不多,人生差很多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

【清凉梵音】佛曲《处世梵》的甚深义

把我搞定

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清凉之气

把业力的生命转化为愿力的生命

你那么想要超度他们,却又转头吃了他们

念佛究竟有多少好处?佛陀说,增一劫减一劫都讲不完

【清明之祭】什么是真正的香火?

他看你一眼,那一眼就是永恒

静中悟佛智  慧可化群迷

渊默雷鸣

清明之祭

疫情下的清明节,如何是真正的“云祭扫”?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你我的时间,不一样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属于你

一起开脑洞 | 如果有一天,古代的神医们来到我们面前……

【祈愿国泰民安】见佛足印,如同见佛(见者增福增慧,转发功德无量)

你是谁?(内有独家专访视频,超精彩,别错过!)

“八段锦”被央视官宣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宅家也能强身健体(内有视频)



图片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疫情后,五台山寺庙群逐渐恢复对外开放
· 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产生随喜的功德︱《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2集
· 关于佛塔,你了解多少?
· 【殊胜祥瑞】结夏安居第二十七日,又见双色莲
· 出家,这是一个大课题
· 虚云老和尚: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
· 追求真理有两种方式
· 憨山大师:修行之方 亦有节次
· 所有功德 我皆随喜︱《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1集
· 常施食,不仅增长福报,也跟众生结下了殊胜的法缘
· 喜大普奔!国家正式规定:狗不在畜禽范围内,狗肉将禁止食用!
· 甘露法语 | 与佛链接能帮助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佛说,我们拉个勾吧
· 如何在智慧的大海里找到突破口?
· 精神世界强大,才会从物质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0集
· 8岁沙弥拒绝女子拥抱,语出惊人
· 佛教早期洞窟佛像的卐字相与如来心相
· 为救陌生孩子,她伸手迎向倒塌的玻璃门
· 皈依后为什么得三十六天大将军保护?——《大乘五蕴论浅释》第3课
· 【殊胜福田】供养安居僧,功德原来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