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普广及大众人民、天龙八部、诸鬼神等:「各各谛听,思惟吾言。我今欲于此大众之中,说那舍长者本昔因缘,罪福之事。
此大长者居罗阅只国,恒修仁义饥穷乏者、沙门婆罗门诸求索者,悉欲供养,无所遗惜。父母大悭,无供养心。
长者有缘行至他方,晨朝澡洗,着衣结束已毕,跪拜父母,叉手白言:『今有缘事往至他方,有少财物分为三分:一分供养供给父母;一分珍宝施诸沙门及贫之者;余有一分自欲持行。』
父母言:『受。于儿行后,修诸福德。若有人来,从求索者,悉当施与。』
于是长者便辞父母,远至他方。如是去后,父母邪见,无念子心。沙门、婆罗门及贫乏者往从乞丐,悭贪邪见,无施与心。
子行去后,若干日数应还到舍。父母计其应还归家,往到市所,取猪羊骨头蹄膏血、果蓏杂谷持散家中。
那舍长者从远方还,见其父母欢喜无量,接足礼拜,问讯起居。
父母亦复欢喜踊跃,语那舍言:『我于汝行后,为汝设福。沙门、婆罗门、国中孤老贫穷乞者,以汝财物悉施与之。』
儿闻设福布施贫乏,心大欢喜。
又语儿言:『我亦复请诸沙门设福始竟,今日家中草秽狼藉,犹未扫除。』
儿见狼藉相貌如是,信其父母为设福德,倍复欢喜踊跃无量。久后之间父母衰老,得诸病苦,便即命终。那舍即便殡殓尸骸,安厝粗毕。从父母命终转读尊经,烧香礼拜,歌咏赞叹,无一时废。竟于三七经声不绝,作是思惟:『我父母在世,极忧念我多修福德,今我又复请诸圣众,想我父母缘此功德故,应往生十方刹土,供养恭敬面见诸佛。』
于是那舍忽得重病,奄便欲死,唯心上暖。家中大小,未便殡敛。至七日后,乃得苏解。
家中问言:『那舍长者病苦如是,本死今苏,从何而来?』
长者那舍语其家言:『我数日来,善神将我,示以福堂无极之乐。又到地狱,靡不经历。眼中所睹,唯苦痛耳。今我又见饿鬼住处,所生父母在中受苦,见我来看悲号懊恼,欲求免脱,不能得出。我思父母在世之时,大修福德意谓生天,而更堕在饿鬼狱中受诸苦恼。』
那舍长者说此语已,向其家中懊恼流泪。『我今家中当作何方功德之力,拔我父母使得解脱?』那舍长者又自思惟:『我父母昔病苦之时,大修福德,欲终未终,及命终已,燃灯续明,转经行道,斋戒一心,乃至三七,未曾懈废。而今父母更生此罪苦地狱,必当有意。』便问亲族及诸耆宿。
耆宿答言:『我不了此深妙之事,可往咨问佛世尊也。』
于是长者便往到佛所,头面作礼,胡跪合掌:而白佛言:『欲有启请,唯愿世尊慈愍不怪。』
佛言:『便说。』
长者那舍说向因缘:『父母在世常修福德,及命终后为供三七至安厝毕,谓言生天而更堕在地狱中,已问耆宿,耆宿不了,今故问佛,为我决疑。缘我重病奄便欲死,七日乃苏,善神将我经历地狱靡不周遍,以是因缘得见父母在苦剧地,修福如此而更堕罪,不解所以,今故问佛。唯愿世尊,解释我疑。修何福业令我父母,解脱厄难,不遭苦患,悉得生天,封受自然,快乐无极,得涅盘道?』
佛语长者:『汝一心谛听我之所说。汝前欲行往至他方,留财宝物与汝父母,令汝父母修诸福德。父母邪见欺诳于汝,实不修福,妄言为作修诸福缘。以悭贪故,堕彼地狱。』
长者闻佛神口所说,疑惑永除,作如是言:『是我之过,非父母咎。』
即于佛前代其父母,悔过此罪,悭贪之殃。长者父母于彼地狱小得休息。
佛语长者:『今我借汝天眼,使汝得见父母休息。』
长者于是承佛威神,见其父母皆得休息。
那舍长者又白佛言:『今者又当作何福业,使我父母解脱彼苦?』
佛语长者:『今请诸圣众安居三月行道欲竟,可还家中作百味饮食之具种种甘美,以好净器盛持供养。及好衣服、种种华香、金银珍宝、杂碎供具,以施于僧。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不复更受饿鬼形也。』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
『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今更以威神,令汝得见不复受苦。』
长者承佛威神之力,见其父母生在天上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挂碍。
佛告那舍:『罪福如是,不可不慎。如长者眼所见、心所开,故言自作自得,非天与人。如长者父母,虽在饿鬼,其罪小轻。一切饿鬼受罪甚重,不可具说。长者父母其罪轻者,有小福德扶接使尔。长者修福竟于三七日,于诸饿鬼受罪轻也。所以然者?前章中言,若人在世不识三宝,不修斋戒,无善师教。过命已后,兄弟父母、亲属知识,为其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是故长者,父母有罪,虽在地狱饿鬼之中,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今修福德供养众僧,以是因缘,解脱众难,故得生天。』」
——摘自《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