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宋代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纸本,行书,43.9 x 52.4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全文
有祖以来唯务单传直指。不喜带水拖泥打露布列窠窟钝置人。盖释迦老子三百余会对机设教。立世垂范大段周遮。是故最后省要接最上机。虽自迦叶二十八世少示机关多显理致。至于付授之际靡不直面提持。如倒刹竿。钵水投针。示圆相。执赤幡。把明鉴。说如铁橛子传法偈。达磨六宗与外道立义。天下太平翻转我天尔狗。皆神机迅捷。非拟议思量所测。洎到梁游魏。尤复显言教外别行单传心印。六代传衣所指显著。逮曹溪大鉴详示说通宗通。历涉既久具正眼大解脱宗匠变格通涂。俾臣滞名相不堕理性言说。放出活卓卓地。脱洒自由妙机。遂见行棒行喝。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所以流传七百余年。枝分派列各擅家风。浩浩轰轰莫知纪极。鞠其归着无出直指人心。心地既明无丝毫隔碍去。胜负彼我是非知见解会。透到大休大歇安稳之场。岂有二致哉。所谓百川异流同归于海。要须是个向上根器具高识远见。有绍隆佛祖志气。然后能深入阃奥。彻底信得及。直下把得住。始可印证堪为种草。舍此切宜宝秘慎词。勿容易放行也。
五祖老人平生孤峻少许可人。干嚗嚗地壁立。只靠此一着。常自云。如倚一座须弥山。岂可落虚弄滑头谩人。把个没滋味铁酸。劈头拈与学者令咬嚼。须到渠桶底子脱。丧却如许恶知恶见。胸次不挂丝毫透得净尽。始可下手煅炼。方禁得拳踢。然后示以金刚王宝剑度。其果能履践负荷净然无一事。山是山水是水。更应转向那边千圣笼罗不住处。便契乃祖以来所证传持正法眼藏。及至应用为物。仍当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证验得十成无渗漏。即是本分道流也。
摩竭陀国亲行此令。少林面壁全提正宗。而时流错认遂向泯默以为无缝罅无摸索壁立万仞。殊不知本分事。恣情识抟量便为高见。此大病也。从上来事本无如是。岩头云。只露目前些子。个如击石火闪电光。若明不得。不用疑着。此是向上人行履处。除非知有。莫能知之。
赵州吃茶去。秘魔擎杈。雪峰辊球。禾山打鼓。俱胝一指。归宗拽石。玄沙未彻。德山棒。临际喝。并是透顶透底直截剪断葛藤。大机大用千差万别会归一源。可以与人解黏去缚。若随语作解。即须与本分草料。譬如十斛驴乳只以一滴师子乳滴之悉皆迸散。要脚跟下传持相继绵远。直须不徇人情勿使容易。乃端的也。
末后一句始到牢关。诚哉是言。透脱死生提持正印全是此个时节。惟是蹋着向上关捩子者便谙悉耶。
圆悟克勤禅师法像
此作品为圆悟克勤禅师传法于弟子虎丘绍隆法师的“印可状”之前半部分,也是现存最古的禅门法师书迹。内容述及禅法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
据传书迹装于桐木圆筒中而漂流到萨摩(今鹿儿岛县)坊之津海岸,因而又称为“流圆悟”。先为大德寺大仙院及堺市的富商兼茶道家谷宗卓收藏,后来古田织部应伊达政宗的要求而截为两段。前半部不久便转为祥云寺收藏,之后由知名的茶道家松江藩主松平不昧,以赠与祥云寺金两千五百两和每年三十大袋的米粮为代偿而获得本件。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四川崇宁人,俗姓骆,出生在世代崇儒的书香门第,十八岁游妙寂院时,见到佛经,爱不释手,感叹说:“我前世大概是出家人吧!”乃毅然踏入佛门。
受具足戒后,于成都依圆明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山参谒法演,蒙其印证。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被誉为丛林三杰。政和初年至荆州,当世名士张无尽礼谒之,与之谈论华严要旨及禅门宗趣。复受澧州刺史之请,住夹山灵泉禅院。时因枢密邓子常之奏请,敕赐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后居于金山,高宗幸扬州时,诏其入对,赐号“圜悟”,世称圜悟克勤。后归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示寂,世寿七十三,谥号“真觉禅师”。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等禅门龙象。曾于夹山之碧岩,集雪窦重显之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十卷,世称禅门第一书,该书原为其弟子宗杲视为秘传不授之书,以火焚毁,后世重刊。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
倡读古文 学习古文
传承圣贤文化 感悟人生至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