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气中,“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标志着冬的结束,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一切将逐渐变得生机勃勃。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立春三候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
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立春|三候鱼陟负冰
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立春诗词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
《嗅梅》
——(唐)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立春习俗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立春养生
1
// 多伸展
立春时节,地下阳气初升,但春寒料峭,故地暖而气寒,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这正是立春时我们所要效仿的状态。
故在运动上仍要考虑“冬藏”的特点,不要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2
// 勤梳头
我国古人很注重头部的养生。《黄帝内经》载:“头者,精明之府”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嵇康《养生论》也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
这是因为头部穴位丰富,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上面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是“诸阳之会”。立春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是很好的运动保健方法。立春梳头,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
梳头的方法,宜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然后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梳头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宜缓,一次梳50~100下,头皮微热即可,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
3
// 重起居
关于睡眠,遵循的是“稍晚睡而早起”的规律。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严重者会患胆结石、抑郁症。
早起,是天亮即起,大概是早上5点多钟。一年之初,我们首先应该和天时相应,否则,违背自然,就会出现脏腑的虚衰乃至疾病。
4
// 食辛甘
立春后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增多,万物始生。饮食调养要考虑这种“春生”的特点,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生姜、芽菜、香菇等。
少食生冷之物,更不宜食酸收之味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因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5
// 忌忧郁
在精神养生方面,也要顺应立春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故立春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养生泡脚方
1.冠心病:川芎30g,香附15g,丹参50g,檀香10g,煎好泡的时候放5g冰片溶到药液里趁热气先熏一下,然后再泡脚20-30分钟,早晚泡两次。
2.心肾不交的失眠:活磁石50g,酸枣仁、柏子仁各30g,当归20g,夜交藤15g,煎水以后睡前半小时泡。
3.高血压:用钩藤20g,切碎以后放少量的冰片,用布包好扎紧,放在盆子里用开水泡一下,早晚各一次。(中间可兑热水保持水温,水凉了不要泡。)
----摘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
三参法师开示
-住在生命的春天里-
观音菩萨总是手持一枝杨柳,这里面是有寓意的。杨柳在春天发芽,代表菩萨的心像春天一样长养万物;一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摇曳,又代表菩萨的心柔软悦意。长养万物又柔软慈悲,观音菩萨总是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就像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是长养的时节,面对纷繁万相,我们能安住于本体,不被境迷,不被境转,破妄归真,背尘合光,这就是不生不灭。
比如当下吹来的这一阵风,使绿叶摇曳,“簌簌”作响,还有远远的山泉在窄窄的河床上奔波,清澈的水流崩发出玉石的声响,这种种的声音在智慧的耳朵里听到就是非常清凉的,是可以洗心的。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对大悲主尊观音菩萨而言,没有秋天,都是春天。而作为我们,能让生命相应于观音菩萨,让自己变成云,化成雨,滋润万物,让这个天地人间,变成姹紫嫣红的春天花园,那才是走进了真正永恒的春天。
我们修行的人就是生命的春天,天天住在生命的春天里,以慈悲为怀,具好生之德,与天地同心,与诸佛同怀,这是我们要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