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下菩提种 耕念佛犁

2025-05-22 07:01:00 发布: 人气: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诸位善知识,明天是大殿上梁,你们都抱着诚诚恳恳的心情来参加这个仪式,那是很不容易的,这都是宿世的善根所发动的。现在要举办一个法会也是不容易的,假如寺里主人没有半点道心的话,那也不容易成办一个如法的法会,更遑论成就一个如法的道场。


这个道场叫菩提寺,菩提两字是梵语,翻作中国的语言叫“”,或道、或智等。虽菩提有三乘之分,但我们端指佛果菩提,详细来讲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国语言叫“无上正等正觉”,亦即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菩提道果。


大家今天有缘踏入菩提寺,大家自问有没有发过菩提心呢?若果还没有的话,大家一定要立刻发。要知道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譬如你种田,秧不插下去,你还指望有稻收成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等于种下菩提种子,将来必定会开福慧两足之花的!





图片

菩提心换一句话来讲就是广大心,心要发得广,愿要立得大,释迦牟尼佛过去就是发广大心、立五百大愿,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百劫种相好因。所以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呀!不是一生二生就可以成佛的喔!


大家听了我这样讲,成佛是这样不容易的,是否很无奈、很担心呢?请大家放心,不必过虑。大家既然有缘来到这里闻法,这不是简单的事情,《金刚经》里讲“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末法众生开了一个方便之门,可横出三界、一生成办的法门,那就是念佛的法门!


念佛法门虽然是殊胜的法门,但仍须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所以菩提心就是佛心


那么这个佛心与众生心,站在本体上来讲是否有二样呢?没有两样,所以佛心与众生心站在本体上来讲是同一种心,而无有二种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讲,“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即是说,我心、佛心与众生心,若站在本体或本性上来说是无差别的。又如禅宗马祖道一大师常用“即心即佛”一句来接引学人,或傅大士《心王铭》中提到的“即心即佛”,都不外站在本性上来讲的。


而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更把本心的功德力用交待得透透彻彻,他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刚才我讲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所谓成佛之心就是把我们自心的功德力用显发出来,如《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天天念佛,就是天天作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故“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图片

大家对《心经》应该不陌生,《心经》其实就是我们自心的一部经,也是《般若经》六百卷的心要。《心经》若要讲解的话,讲快点一个钟头也可以讲好,若讲慢点、详细一点,那么也可以讲足一个月。


这《心经》就是谈心,就是谈一切众生的本心本体。释迦牟尼佛说法,其实就是谈心。我们的本心本体如同《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亦如同六祖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等;这些讲法都是真如的理性,也是菩提的道心,亦是我们每个人本体所具足、不乏少的功德力用,所以我们要发起心来,不要再犹豫了!


《华严经》里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我们发了大菩提心,念佛就不是单单求自己安乐了,看到一切众生都要给他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还要念得不高不低,不快不慢,清清楚楚,一切众生得到这一句佛号,就有办法了,菩提种子种下去了!你假如念得高声他吓了,念得低声听不到,念得不清楚得不到利益,所以必须清清楚楚。


一称佛名,众生即可千生离苦,因为这个佛名是万德洪名呀!我们念佛要知道,这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呀!


所以大家快快下菩提心,耕耕念佛犁。因真果不虚,因地下的种子是不生不灭法,他日果证当然也是不生不灭法呀!


——摘自《蓬莱拾遗·随闻录》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521国际茶日 | 以茶为礼
· 你的心比脚步更需要方向
· “大乘常住三宝”的广大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六参:参海幢比丘
· 文殊菩萨的真言,你会念吗?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善知识者是我师父,善知识者是我眼目
· 心打开了,就能得佛法受用
· 今日小满 || 珍惜时机,谨慎勿懈怠
· 科学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一个人如果身语意都是清净的,走到哪里都会是正能量
· 悟公上人:修无漏功德 作无相之福
· 别错过了你的“隐形财富”
· 小满节气,要用功德来充满
· 国际茶日| 小小一杯茶,此中别有乾坤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参:参解脱长者
· 古寺视频图集|盛夏文冠,嘉实将盈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恭敬、意念善知识,于善知识教无厌而获依止力
· 佛陀的经典,不可思议的加持
· 【六斋日】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