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出家人无论如何都要打打坐

2025-04-29 09:09: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为佛》第三章  为僧

—— 出家人



印光大师对我们出家人,是怎样一种看法?


《印光法师文钞》中写道: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

不管在佛堂间,还是在别处,一举一动,心中都要存菩提心。



DAY1


图片

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呢?


不是光自己得利益,一定要出口,“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众生听到,开智慧,消业障,解冤释结,消灭无量罪业,自己呢,功德加倍也不止。所以你看我们佛教,做功课的功德相当相当伟大。


出家人走路不同于在家人。


出家人走路,看到蚂蚁、麻雀、狗猫、鸡鸭、鱼虾龟鳖、豺狼麂鹿,看到一切一切的众生,都出声念句“阿弥陀佛”,这能消灭它们无量的罪业。将来,它们都是你的眷属,都可以得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家人静坐的功德就更大了。


“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竟化为尘,

一念净心成正觉”。


唐朝庞蕴居士也有四句诗:

“世人爱真金,我爱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关键就是这个“静”字,

出家人心静念佛,功德最大。

“假使造宝塔,其数如恒沙,

不如刹那顷,思维如如字”。

“如如字”是什么字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华严经》有偈云:

“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刹,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佛子始发生,如是妙宝心,则超凡夫位,入佛所行处,生在如来家,种族无瑕玷,与佛共平等,决成无上觉。”

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

有诗云:“若能选择行妙观,或者苦过无有体,唯观实相终日行,能所俱亡利自己。”


这就是讲净念、一心,所以我们以清净心念佛打坐,功德相当大

出家人无论如何都要打打坐,中夜也要坐坐,这非常要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DAY2


自度度人

图片




所以出家人的头顶心锃亮的,这就是佛光啊。你看抽烟的人,头顶心乌漆墨黑,像烟囱一样。


和尚的头就要剃得光光的。老话讲,“和尚头光,不怕年荒”,有这样的道理在。所以我头剃得很光的,三天剃一次。


佛讲了,在家修行难,出家修行易,往往就是这样子。如果家里单单你一个人修行,还蛮难修的,所以平常一定要好好地把儿女、媳妇都教化好。


古来祖师发愿,一定要出家修行。因为出家人负担少,无人干涉你,相对更容易修。





印光老法师说了,在家人留着头发,皈依佛教来修行,道心坚固,那就是带发高僧。如果出家人剃了头,穿了和尚衣服,但内心没有佛法、不发道心,做的事情比俗人还差,那就是个光头俗汉。


所以拾得大师说:“人有好供养,供养一群秃。”

“秃”就是光头俗汉。


和尚自己的戒律都还没行持精严,连自己都超度不了,你叫他超度别人,他怎么超度呢?要自度度人,你自己都没度好,怎么好度别人呢?



图片



《印光法师文钞》也写道:“若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kūn)民,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门,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一尚不可,何况众多?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


《大智度论》讲,“未破无明,不能度生”。

我们也要衡量衡量这句“未破无明,即未证无生”的含义,能做到是很困难的。



备注:

① 中夜:对应现代时间是子夜十二时顷,即23:00至次日1:0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悟公上人:生死心不切
· 当你说“永远”,无常已在你身后轻轻发笑
· 哪怕一生能够依止这部经,都是莫大的福报
· 玄奘大师传86|冷疾发作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三):在食中转凡成圣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亲近恶知识,不得见佛
· 你可以躲过阳光,但是躲不过佛光
· 悟公上人:什么叫安乐行?
· 中英法多语种五台山赞
· 我们以后是什么样,是由今天决定的
· 修行的舒适度提高了,我们的道心有没有提高?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二):儒释道的饮食观
· 整天忙忙碌碌,生命的精力是否用对了地方?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习恶知识,坏佛法僧三宝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
· 悟公上人:处处清净 处处相应(二)
·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但为什么有的家族却一代一代都有福报?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一):跨越千年的“心灵禁火”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近恶知识,随堕小乘而远离大乘菩提佛果,不得人天乐及涅槃乐
· 这一关过不去,修行不可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