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
味
吃东西,不是看食物有没有营养或好不好吃。当肚子饿了、饥不择食的时候,食物才是最有味道的。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刺根粉也被当成宝贝了。我把豌豆壳洗干净,磨成粉。这个顶饱,最多只能吃舀得高高的两勺子。有时甚至吃蚬壳,但蚬壳吃多了会得浮肿病。
这三年自然灾害相当困难,以致饥不择食。所以我们以后也不用讲究好吃、难吃。
吃素也是如此。只要有胃口,小菜一两碗就足矣。
出笋的季节,做一碗烤笋,或油焖笋就够了。豌豆成熟的季节,做一碗烤豌豆,或豌豆咸菜汤就够了。
没有正值成熟季节的新鲜菜时,就吃苋菜古①。油撒一瓢,豆豉酱倒一勺,放进饭锅里炖着。等到第二餐,拿出来吃,这时已经没有热气了。“嘞叽”一口咬下去,送两口饭咽下,真是油麻麻、咸滋滋。
哦!这吃起来真有味道。还有紫菜汤,倒几滴麻油后吃,也相当有味。
有人说自己吃素吃不来,抽烟戒不掉,这都是空话。但凡饿个几顿,番薯都能吃得很有味道。
所以这娑婆世界,一切都是唯心造。
我们跟别人说:身住茅屋稳。
过去“大四清”土地改革的时候,台州临海有一个大户人家,很有钱,但房屋是稻草盖的。
这家儿子要结婚,女方说:“不管你钱再多,这屋子是稻草盖的。除非盖起小洋房,我才嫁过来。”男方想:我难道没有这钱吗?造个小洋房也没事。
等小洋房一造好,好了,害死人了,他家马上被划分为地主,所有的家计都被充公。原先虽然住着茅草屋,但就算不干活也有的吃、有的用。
所以外在不要考究。越有钱的人,越要住得朴素,做人也是一样。
住洋房有什么意思?头上不漏,冬暖夏凉就好了,这就是福气啦。
赵朴老也说,复兴山中道场,造佛寺不要花哨,庄严朴素即可。古来祖师在世间都不住华丽的高楼大厦,虚云老和尚修了好几座大寺院,自己仍住茅蓬。
这些道理我早早就明白了,那我为什么住在这个像小洋房②一样的地方呢?因为美国夏荆山说,我原来住的地方,属于白虎位,不吉,一定要住在这里才好。统战部也一定要我住在这里。
那我也随顺世间,恒顺众生。
怎么恒顺众生?
他们希望你住在上面,你就住到上面来。国家想给你一个头衔,那么也随顺他。
需要开会了,如果地方代表可以告假,我是不客气的。实在要让我去,也完全是作为代理。就算不去也没有关系。
比如上海玉佛寺开光,来请我,我不去也没事。这就是大家恭贺恭贺,诸山长老祝圣。静安寺头两回来邀请,我也没去,这也没关系。只有真禅和尚不知同我有什么缘分,他方丈升座,玉佛开光,我就答应他代表普陀山去恭贺了。
再比如,明旸法师③跟我咬耳朵:“我在龙华寺升方丈,大佛开光,我帖子送到,你一定要来啊!”所以我也去了。
和尚本应用功修行,大家为什么要相互来往呢?有什么好热闹的呢?
这叫互相恭贺。因为僧赞僧,佛法就会兴旺起来。
前排左:悟公上人 中:明旸长老 右:静慧长老
我管理了岱山极乐寺、绍兴炉峰寺、温州天竺寺。现在桐乡也来邀请,想让我担任他们佛教协会的正会长或者方丈。
我说慢慢来,做名誉会长倒是可以,做佛协正会长、方丈就太麻烦了。我接管的寺庙太多,到处奔忙也顾不及。
政府和弟子们都劝我:“师父,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要四处奔忙,又答应管理这么多寺院?”
实实在在地说,我到处奔走,无非是为了利益众生。当地人相信我,这地方的佛法才能兴旺。就像你们也是相信我:原本你们是十斋日吃素的,今天听我开示,能够吃长素了。
所以我不应该怕辛苦。
我一人的辛苦,能让大家都从此吃素、不杀生了,那我的忙碌就有价值了,你们的生命也有价值了。
这叫自利利他。
如果我贪图惬意,香烟酒肉不离嘴,那我老祖宗都要哭了:“你说是说做和尚,但我们老祖宗也没有得到好处啦!”那我就是倒佛教架子,牵大人头皮④。
备注:
① 苋菜古:又称“嗨菜杠”,浙江宁绍平原传统菜,通常使用成熟苋菜的老茎和根腌制而成,腌制成熟的苋菜古大多有股臭味,但吃起来却有股独特的香味。
② 此处小洋房,指大佛寺丈室“天然胜境”。
③ 明旸法师(1916—2002) 福建福州人,俗姓陈。1927年在雪峰崇圣寺依圆瑛大师出家,法名日新,号明旸。1929年受戒于天童寺。1933年随本师到上海圆明讲堂出任监院,1938年后共同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赴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弘法。文革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龙华寺方丈、圆明讲堂住持,兼任北京广济寺、宁波天童寺、福建西禅寺、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及中国佛学院分院长等职。有《佛法概要》《圆瑛大师年谱》等行世。
④ 牵大人头皮:俗语,因小孩犯错而怪到大人身上。此处指给祖宗丢脸。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