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第一章 往事
——三宝银行
前言:2005年,悟公上人示寂于浙江岱山极乐寺。圆寂后,民宗局前来整理遗物,发现上人身无长物,只有一个背包,几件旧衣服。
上人生前所得财物,尽数用于建寺、供僧、布施。
曾有流氓在新昌大佛寺围堵上人,勒索钱财。上人从口袋中掏出一叠建寺发票,说:我把钱都存进“三宝银行”了。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写了一首关于布施的偈子。
“布施犹如泉中水,早上打去晚来归,
但看三天不打水,未见泉水满出溢。”
我听他这四句话蛮有道理,就对他说:“你说得对,我照你说的办,要多讲讲布施。”布施不是白布施。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规定,出家人吃好饭,要念《结斋偈》: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所以布施就是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布施一定得安乐,一定得利益,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我的钱,的确比别人多,但我口袋里没有钞票。这是什么道理?
以前有一个耍猴的安徽人,头一回来。我给他十块钱,给猴子两个苹果,人和猴子都笑煞。第二回又想来向我要钱。
我身边的小和尚说:“你不要向我们方丈和尚去讨。我们方丈和尚的钱都用来修寺院了,你再讨也没有了。”瞧,我布施了,小和尚也会来帮我。
所以好人有好报,布施有布施报。
假如你是布施之人,突然遇到急事,在医院里治病,不凑巧钱也用光了,大家纷纷会给你送钱。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这个人平常爱布施。在寺院里要布施,修桥铺路要布施。这样的人,这辈子不会吃亏的。一有事,马上大家都拿钱给他。有的人,明明藏着钱,到了做功德的时候,就说“没钱”。这样的人,以后要吃亏的。
法师说过了,有就要讲有,无就要讲无。你有讲无,财神菩萨听到:“你这人不诚实,我不跟你了。”
有些人说我:“这个和尚傻乎乎的,把钞票都用来建寺院,也不知道自己用。”
不是的,把钱花在自己身上,随随便便用掉了,一点也没有意思。
钱要用得恰当,把功德存进三宝银行,就永远不会遗失掉了。有限之财,要融入无限功德。
这个道理要悟出来。
有一个小习惯也须注意:布施或供养的钱,不要装在裤口袋里。
别人说:“裤口袋里拿出来的钱,最龌龊、最邋遢。”在佛面前,把钱从裤口袋里拿出来供养,是非常不雅观、不礼貌的。这点以后都要注意、改正。
功德的“功”字,一个“工”一个“力”,不管什么工人,都要出力的,所以做功德也要出力。
《地藏经》里讲,“亲手遍布施”。要自己亲自出力去供养布施,功德才大。
备注: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地藏菩萨本愿经 ·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