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第二章 做人
敦伦尽分
——涵养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弘一大师编订《格言别录》
涵养很要紧
弘一大师①有一个很重要的法,我今天向大家讲一讲。
那是什么呢?就是叫“涵养心”。
想要有涵养,像大海一样气度大,就得做到一个字——“缓”。
做任何事情,心不要急,心急就要做错,动作柔软,缓缓做。
走路也要缓,讲话也要缓,要讲得清清爽爽,言语分明。
读经也要缓,还要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一字一句耳朵都要听到,千万不能含糊。
念佛也要缓,要念得婉婉转转的,不要心躁、心急。
涵养很要紧,凡事讲话、动作都要缓。一切事情,心宽宽来就好了。
要掩藏几分
有些在家居士向我反映:“师父,他当面皈依你,背后仍然吃荤,仍然赌博,仍然做世间事情。”
我哈哈笑一笑。我说:“你们啊,只看坏处,不看好处。你们要看他好的地方,不要看他坏的地方。”
弘一法师推荐的《格言联璧》里说: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这是有道理在的。
不要把别人做的坏事,搂根挖髓都讲出来,好的事情却藏了起来。我们对别人,要看别人好的一面;对自己,要看自己坏的一面。这样才对头。
海涵海涵
我们写信讲客气话,常常用到“海涵”。“请你海涵啊,要包涵啊!”这就是让对方心不要急。
所以发脾气的时候,不能写信,不然信里就有牢骚闲话了。所以如果人心情不好,就不要写信。
如果一个人很圆融,写出来的信也是圆融的。所以看人的性格,只要看字就好了。字写得圆融,这人性格也圆融。写字一撇撇去,像刀锋一样,这人很厉害。
备注:
① 弘一法师(1880—1942) 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07年,他与曾孝谷等在东京创办“春柳社”,主演“茶花女”,又主编《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初任上海《太平洋报画报》编辑,加入柳亚子发起的南社。继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图画和音乐教师。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常往来于嘉兴、上海、温州等地,并闭关著述。1928年入闽,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弘扬南山戒律,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示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