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Things Thrive
Enjoy The Summer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在传统意义上,夏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时候的来到。
01 夏至养生
THE HOT SUMMER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
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之心脏,夏天的特色是生长,所以夏季养生应注重心脏的调与养,着眼在“长气”两字。
根据夏季热升雨降的特点,养生需注重清热、祛湿、防暑湿;根据夏季心热肾凉的特点,养生需注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保持水火既济的健康状态,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息的早与晚
夏天昼长夜短,阳气充盛,作息时间应该是晚睡早起。早起兴奋精神以顺应养阳以劳,多享受太阳的光照,增加活动的时间。晚睡养阴以静,以顺应自然明气的不足。
夏季睡子午觉最养生,即是在中午11时至13时和晚上的23时前入睡。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足够。
睡好子午觉可助养阴养阳使人体趋向“阴阳调和”的健康状态,缓解夏乏。而适当的午休,可使心和大脑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二、心神的疏与摄
夏季养心要顺应“夏长”的特性,借助夏天季节散发,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喜大怒大悲后,致使情绪波动过于剧烈而伤心。
《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可以通过静坐,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
国际研究发现,冥想打坐不但可以放松精神和安稳心灵,还改变大脑的结构,增进智慧。心神安静,精神调摄,情绪愉悦,如此沉心入肚,心静如水,自然凉爽了。
三、饮食的苦与温
夏季心旺肾虚,虽大热,但不宜吃冷饮、冷食等。夏季心热长湿主气,而苦味入心经。
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此时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苦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四、锻炼的动与静
夏季养阳要顺应拔节生长、“使志无怒”的趋势,同时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注意“夏不敞胸,热不凉背”的要点,劳逸结合,以保护人体的阳气。
运动宜选择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进行。可在公园、树林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广播操为宜。
02 动静如法 随心所安
THE HOT SUMMER
时光迅速,又快到夏至了,夏至后日渐短,夜渐长,阳气收了,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勿被动转,静勿被静转。定是体,慧是用,真是静,俗是动。二谛圆融,与天地之气一般。修行办道,无非调停动静而已。动静如法,随心所安。动静不如法,被境所迁。欢乐苦日短,忧愁叹日长。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摘录自虚云老和尚云居山
方便开示(1955年6月17日)
03 修行好时机
THE HOT SUMMER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气最盛、一阴初起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产生了新奇的、殊胜的缘起力量,这是一种崭新的天地气象,所以我们就要思考了:在这么殊胜的因缘下,做什么样的事才能与它相匹配?
在日月汇合的那一刻,既是至阴,也是至阳,可以感受到来自于每一个细胞、脊椎骨的、内脏的这种纯阳之气。有的人也会感受到阴气,也就是至阳之极、至阴之极,它可以说是同时的。在这么殊胜的时刻,你内在的境界越高,那你运用得就越畅快淋漓;如果你没有境界,甚至是懵懂的,就会错失良机,会错过天地赐予你的特殊礼物。
有信仰的人,就懂得珍惜这样的机会,会以三宝为对境,持咒、念经、放生、吃素……行持一切善法,积累无量功德,生命力瞬间就会发生转变,就能蓄积强大的资粮,甚至可以回向世界、回向我们的历代祖先、历生父母。
——三参法师开示
农历夏至和冬至是
两个阴阳大转换的节气,
其前后三天(最好是半个月),
也是清净独处、
敦伦闲邪的好时光。
经论说,在日食、月食、冬至、夏至这四个特殊时期行持善法,功德将自然增长无量倍,
请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修善积资的大好时机!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月明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