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法师:略解“照见五蕴皆空”

2025-06-28 06:31:00 发布: 人气:25
图片
图片




这个五蕴,就是造世界的原料。又这原料的来源,是从天然的性理,这性理有立名为天理的,也有立名为天性的,更有立名为道理的。因这性理,本是不可名、不可相、不得形容、不得称赞的缘故,而世人假立了种种名称,到底仍是形容不出来所以然的实在。


虽然如此,再观察此世界上一切所有,无一不是他成就的,他还仍不是一切所有。他又任何时间,永远也未离开。这一切所有(是色法)并及一切所无(是心法),佛教中勉强就其实义,立了一个名辞,称之为诸法性空。亦有单称为性的,更有单称为空(普通称为真空,或称空理)的。简直的说吧,他就是为五蕴的元始,这五蕴方称为造世界的原料。






这原料本是十一个色法,合成一个色蕴。又将一个心法,分为受、想、行、识成四蕴,故共名五蕴。为什么又分又合,费这些事呢?就为的是教人明白这不可名、不可相的自己。不但是人人的自己,亦是一切非人的自己。若明白了这个自己,就称为见性成佛。所谓人若想成佛,必须要从这五蕴上作起。


无论其大小乘人,皆要从五蕴上入手,无非是作法不同。按小乘人,皆因执着心重,入手依佛所说,先观四念处,就是五蕴的变相。其观身不净,即是色蕴;观受是苦,是受蕴;观心无常,是识蕴;观法无我,是想、行二蕴。可知是五蕴了。将此五蕴,又作不净、是苦、无常、无我,乃专破其执。以其执身为清净,执享受为快乐,执妄想为真常,执现行不住为我。


若将其错误执着破尽,则空智自成,名生空智,又谓之析法真空,乃是作为与其五蕴诸法,分析离开,不受粗重的执迷。这就离开见爱住地,顿断三界八十八使,即入圣流,证须陀洹初果。再破欲界九品思惑尽,证三果阿那含,从此后再不来欲界受生,专在上界。任运破七十二品思惑尽,方证四果阿罗汉,为小乘中极果。这是略说一种小乘修法,不离五蕴。


若大乘以成佛为极果,其修法亦是不离五蕴,然悟理观法与小乘不同。这境智各有三谛三观,且不论,但说妙有真空,必要略为拣择。先拣出凡夫所见之顽虚空,次拣外道之断灭空,再拣藏教之析法真空,析离五蕴诸法与上说相同可知。尚有通教体法真空,与五蕴法不相析离,知当体全是真空,故曰体法真空。唯不知五蕴是妙有,故通教为大乘之初门。今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当然是妙有真空了。


图片
图片



这佛法修行,最重要的要务,就是两个字:一是照字,是心上的功夫,要时时觉照,莫忘了自己的心;一是见字,是环境上的功夫,要时时观见所有境界,皆是自己的性。故坛经云: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知这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修行,哪有第二个方法,乃就是照见这些五蕴,皆是妙有真空。妙有真空就是种种的色心二法,色心二法,就是诸法性空,故曰照见五蕴皆空。


——摘自倓虚法师《湛山文钞》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倓虚法师:入佛法的快捷方式
· 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 悟公上人:这部经讲了佛弟子应如何进行初步修行
· 明哲长老:修行的信力
· 明哲长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念佛法门
· 悟公上人:降伏其心(下)
· 明哲长老:念佛直接法门
· 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 悟公上人:降伏其心(上)
· 悟公上人:三皈依
· 悟公上人:自称是“吃粥的和尚”,有一篇文写得很好
· 悟公上人:最紧要的法门
· 悟公上人:复净英居士书(念佛开示)
· 悟公上人: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 悟公上人:佛在世有什么好处呢?
· 悟公上人:培得度之因 造极乐世界
· 悟公上人:息思即是道,有思终不睹
· 悟公上人:早吃素 多念佛
· 悟公上人:“妙湛总持不动尊”,最为尊贵
· 悟公上人:不动才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