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农历七月初二,
缅怀净土宗八祖
莲池大师圆寂410周年;
天台宗泰斗谛闲长老
圆寂93周年。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明代高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法名袾宏,字佛慧,自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大师、憨山德清大师、蕅益智旭大师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大师俗家姓沈,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大师初习儒业,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称念佛号,大师问其故,老妪对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而逝,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为其语所感,于是寄心净土,并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
大师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遂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决别,作《七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寺无尘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七笔勾(上滑阅览)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终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长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终无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诗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瞬息光阴,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受具足戒后,策杖游方,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游五台山时,感应文殊菩萨放光。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要守本分,不要贪名逐利,不要攀缘,深信因果,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
大师求法归后,南游至云栖,搭茅棚苦修,本无建寺意。见山有虎患,诵经施食除之;遇大旱,应村民请,敲木鱼循田埂念佛,顷之大雨至。百姓信法,自发建云栖寺。大师订规,道风远播,衲子归心,成一大丛林。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住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德振莲风
大师一生通宗通教,于华严很有造诣,然而却一心净土,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
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证明;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
大师于万历十二年,编《往生集》,记传古今往生者之事迹。又著《阿弥陀经疏钞》等,融会事理,统摄三根,至于渊奥。大师的著述《云栖法汇》一书,是度世的宝船、法门的柱石;其中经典注疏及《竹窗随笔》等20多种著作,都风行于天下。
大师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大成者,主倡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德业和声誉隆盛,海内贤豪,无论朝野,皆归心感化。当时的慈圣皇太后为表达崇重三宝之心,特别遣内侍带着紫金袈裟和供养,启问大师法要,但大师并未接受紫金袈裟。慈圣皇太后更加崇敬大师,特别令人恭绘了大师的像供在宫中,日日礼拜。
最后的教诫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
早在半月前,大师预知时至,赴城中遍告弟子 “将往他处”,弟子惘然未知。后弟子齐聚,为首者胡跪合掌恳请:“和尚慈悲哀悯,惟愿久住世间!”
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并无丝毫反应。众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决,只好再次恳求:“和尚既已决定西去,恳请作出最后垂示。”
老和尚言:“大家要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开示完便不再说话,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几声佛号过后,安详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印光法师赞曰:明季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力修净业,重兴云栖。以契理契机,莫过净土。遂著《弥陀经疏钞》,发其甚深旨趣。净土宗风,为之丕振。而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以故戒杀放生,济孤利冥之懿范,数百年来,中外景仰。
台宗泰斗谛闲长老
谛闲长老(公元1858-1932年),民国高僧,天台宗四十三世。教通三藏、学究一乘、著述宏富、弘法广远,堪称“缁门麟凤,台宗泰斗”。
长老一生不离讲席寸步,以弘法利生为事业,实为力弘天台之泰斗,大开讲宴之法将,勤修净土之行者,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他与印光法师为真莲友,同倡“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宗旨,共挽狂澜,力匡正法,堪为末世津梁。
深入堂奥 大开法宴
谛闲长老,生于清咸丰八年,俗姓朱,浙江黄岩人。出家后法名古虚,字谛闲。
幼年丧父,曾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到舅父的中药店作学徒。因天资聪敏,渐通达医道;十八岁时,随俗授室,自设中药店于黄岩城北门,兼理方脉,医德高尚,求诊不绝。两年间,母亲、妻儿相继病故,遂感悟人生无常,即到临海县白云山,依成道和尚剃度出家。
二十四岁,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戒期圆满后,留寺栖心禅寂,日夜加行,功夫日进。授虚法师对他的进步深表赞叹,认为“稀有”,敏曦法师赞其为“法门龙象”。
▲谛闲长老德相
二十八岁时开大座,先于杭州六通寺,开讲《法华经》,一天讲至《舍利弗授记品》,寂然入定,再出定时,文思泉涌,辩才无碍,答难析疑,舒展自在。一生说法利人,其端肇此。
二十九岁,在上海龙华寺听瑞芳法师讲《禅林宝训》,并由龙华寺方丈迹端定融大师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祖。
三十二岁时在龙华寺讲《法华经》,听众两千多人。法会圆满后,他至镇江金山江天寺,连住两年参禅。此后,又应信众要求,复至龙华寺讲《楞严经》,每日听众踊跃,四众欢腾,日计两千余人。
他撰写的《楞严经序指味疏》,提纲挈领,剖析深刻,言简意赅,便于初学。从此,谛闲长老闻名遐迩,先后应各方信众的邀请,经常在全国各地讲经说法,座无虚席,听众多至数千,法缘殊胜,叹未曾有。
弘化十方
1910 年,谛闲长老任南京全省佛教师范学校校长兼总监督,选各省青年僧徒授课,解行并进,开近代僧伽教育新纪元。1913 年,任宁波观宗寺住持,承四明大师遗志,整修寺院、重订规约,改寺名为 “观宗讲寺”,成东南名刹。
后设观宗学社攻天台教观,扩为僧教机构,倓虚、静权、宝静等法师入学,日后皆为天台法匠。
▲宁波观宗讲寺大雄宝殿旧影
▲宁波观宗讲寺天王殿旧影
▲观宗讲寺弘法社刊
度生圆满 坐化示寂
1931年,长老应邀至上海玉佛寺讲《楞严经》。自春至夏,讲了整整四月余,听众近万。之后,返回宁波观宗讲寺修养。长老自知住世不久,乃函电急催宝静法师由滇粤回观宗寺,以预付后事。
1932年7月2日午前,长老忽向西合掌,沉默良久云:“佛来接引”;旋唤侍者用香汤沐浴更衣,写偈云:“我经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写毕,又嘱本寺全体僧众齐集大雄宝殿念佛,以迎请西方三圣的降临。长老在侍者的搀扶下,趺坐莲龛内随众念佛。
大众念佛,直至午后一时三刻,谛闲长老慈目环视在旁大众,视而复闭,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含笑,坐化而逝。逝后,面作金色,光洁莹净。顶中暖气如火,经久不散。
长老生西后,停龛寺中百余日,宝静法师集众念佛不间断。至十月十五日始开吊传供,十六日辰时举龛恭送至慈溪五磊山入塔,沿途百姓焚香作礼默哀,相送者达数万人之多。
巍哉大师,乘愿再来。
建大法幢,作狮子吼。
高山仰止,垂范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