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2023-09-17 00:09:00 发布: 人气:14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历八月初三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图片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

到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

从出生、求法、避难、

弘法、传法到圆寂,

其生平本身就是

最好的修行觉悟实践,

其人生也可视作

佛教中国化

最真实生动的写照,

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

佛性的智慧之旅。

六祖大师的一生,

是智慧的一生,

也是传奇的一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首禅偈,得传法衣

图片




图片
图片


惠能大师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靠卖柴养母。


一日卖柴,听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心开悟解。便离开老家广东新州,前往湖北黄梅县东禅寺礼拜禅宗五祖弘忍,并在寺中劈柴做饭打杂,做一般的劳役工作。


此后过八个月,五祖弘忍大师让门人作禅偈以确定继承人。寺院里德高望重呼声最高的神秀法师在众人的期盼下做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令人诵读此偈,说依此修行可免堕恶道,有大利益。


但对于神秀禅师,五祖嘱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惠能大师作出流传千古的禅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终,惠能大师就是凭借这首禅偈,赢得了五祖的赏识,五祖为他于夜三更秘密讲法,指示心性,并咐嘱法藏成为第六代祖师。


图片

一语惊众,道破禅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祖到东禅寺仅八月有余便得法。因年纪轻,为避免因付法而产生争端。大师便遵师嘱托南归隐遁,居猎人队中一十五载。


后高宗仪凤元年至南海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解《涅盘经》。期间大师听到二僧对论风吹幡动问题,争论不下。


大师走到二僧面前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觉得来人非平凡之辈,便探问风幡之义,六祖具理以告:“幡动源自眼识,风动源自意识,两识源自心识。若心无识,则风幡何以见动。”


印宗法师问:“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行者莫非就是五祖传人?” 


大师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印宗法师为其剃度,并拜惠能法师为师。


后来,六祖便在岭南一代弘法,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丰厚的义学底蕴相结合,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


图片

一具肉身,千年不坏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南华禅寺六祖真身


六祖在曹溪弘法几十年,为禅宗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晚年将要入灭时,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洲。


在新洲大国恩寺,六祖打坐入定,坐化圆寂,留下金刚不坏的真身,后来真身从新洲迎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韶关南华禅寺。


六祖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六祖的真身却依旧端坐不坏,供后人瞻仰。


图片

一部经典  流传后世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佛教中,《六祖坛经》是重要的经典,可见这部经典在佛教中的地位。


《六祖坛经》是一部由其弟子法海等禅师,以六祖讲经为核心,依据其言行开示汇集而成的,是佛教一本中国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禅宗著作。





图片

恭录祖师经典开示,以飨有缘

图片






无所执着




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


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


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远离诸相




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


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


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


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


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这才是真定。




自性中求




世间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诸根好比是城门;


在外面有五座门,里面有一座意门,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国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


自性不离心地,国王就存在;自性离开了心地,国王也就不存在。所以自性若在,则身心俱存;性若离,则身心俱坏。


要作佛,须向自性中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


自性若迷,就是众生;自性若觉,就是佛。





功德须自性内见




自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之区别。

     左右滑动,看到更多

图片


图片

值此六祖大师圆寂日

图片


愿我等弟子

追忆大德祖师遗范,

祈愿祖师加被,

按祖师之教诲如法修行,

早日契入佛之知见,

开佛之智慧,

戒恶修善,识得本来,

远离诸苦,同登彼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 一花开五叶之 —— 沩仰宗
· 正法眼藏 | 纯闻大和尚主持福城文殊寺禅堂挂钟板仪式
· 【农历七月二十九】虚云老和尚诞辰一百八十三周年纪念日
· 稀有:佛源、梦参、灵意、绍云、净慧诸长老眼里的虚云和尚
· 【恭迎虚云长老圣诞纪念日】佛门宗匠的百年芳行
·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贫女乞斋
· 念“妙色身如来”,树虫变身可爱小朋友
· 他得生死自在,站立往生〡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圆寂日
· 『文荟』钱穆先生:不世豪杰在禅门
· 山神、无头将军、谋反罪臣……法会前后的各方讯息
· 她是北洋英烈的夫人,委屈自尽后,才发现丈夫的伟大
· 我一生奸巧,挣下万贯家财,死后在芦苇荡喝西北风
· 身任“国仙”,心已向禅 ||《地藏菩萨传》第18回
· 痛逝好友,万事万物皆无常|| 《地藏菩萨传》(第17回)
· 无杂念者最强大 ||《地藏菩萨传》(第16回)
· 布袋和尚坐化日|| 大肚能容、笑口常开
· 从容赴死 ||《地藏菩萨传》(第15回)
· 弘一法师叹为稀有|《一梦漫言》故事三则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藏菩萨传》(第14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