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不是一成道就制戒了,佛成道后五年(有的说七年)都没有制定戒律。比如一个人杀生了,他会不会有果报?会的。是不是因为佛制戒了才会有果报?不是的。所以才有另外一句话:纵使佛法不存在了,三宝都不在了,因果规律还是在的。
佛陀的智慧圆满,能详细地知道所有的因、缘、果、报。众生不知道轮回,不知道因果,所以会犯错。佛陀制定戒律,正是大悲心的显现。提醒我们哪里有坑,哪里有台阶,哪里有石头,告诉我们止、止、止,这就叫止持。
为什么道宣律师要以大乘的智慧,以天台宗的智慧,以唯识的智慧来看待《四分律》?因为四分律很多内容都是讲止持、作持,都是在讲很多规矩。
大家来受戒,主要是来受戒体,还是受戒条的?这个很重要。戒体从哪里来?从三皈依里来,有三皈体就有戒体。戒条是用来守护戒体的“栏杆”,就像你家有个宝贝,有三百四十八个小偷要来偷,你得守住了,别失了自家的摩尼宝。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最难开显的就是戒体。体是不容易发的,体得不到的话,所得都是外在的。就像在禅堂一样,学规矩要围绕着禅堂的宗旨,就是要生出禅的智慧。所以佛陀告诫我们,执着戒相叫戒取见。生起了戒取见、戒相的执着,反而是解脱不了的。这也是五利使中的一种烦恼(五利使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受三皈依的仪式很简单,真正得三皈体是不容易的。有了三皈体才会产生戒体,才要用五个戒条来防护这个体,才称为五戒。所有的戒都围着这个三皈体,这个体是大乘体性,是无作妙体,所谓的金刚宝戒,是指这个戒体具有金刚体性。
道宣律师在弘扬戒法时,首先就说要培养大家的认知,要明心见性,要从唯识、天台教观,助发第一义谛。明白第一义谛了,金刚戒体就现前了。金刚戒体现前了,就真正得戒了。
不单单得戒体,戒、定、慧都是一体的。为什么要发慧?发慧也是为了助显我们的戒体。定呢?定心澄澈,也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个体性。
住持三宝、理体三宝都是讲戒体的,明白三皈依了,一切佛法的基础就有了,戒、定、慧都是从这里来的。不了解三皈依,就没有皈依体,更没有戒体。皈依体就是解脱体,解脱体若不显,生死则不能了。
明白三皈依就能受五戒,发大乘菩提心就能受菩萨戒,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学戒要柔软地学、往里学。虽然戒条比较容易懂,但是拿捏好尺寸也是不容易的。
佛者,觉也。觉就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凡夫的分别心,第六意识心、第七末那识、第八含藏识,都是生灭的。只有达到不生不灭的觉了,这才是佛;知道这个了,但依此心,直出生死,这就是法;守好这个无漏的心,莫被小偷偷去,不要被外烦内恼所遮盖,这就是僧。
佛、法、僧都能明白了,这就叫自性三宝,有了自性三宝就得三皈体了,就有皈依处了。解脱是真实不虚的,但是要按照理体才能起修,是依这个理体而得解脱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