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
NEKKHAMMA
选择了
最伟大的出离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八,
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
农历二月的迦毗罗卫国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从喜马拉雅山上流下的雪水在平原上缓缓流淌,肥沃的土地上绿油油的作物正在生长。一切都是宁静而茁壮的。
在这样看上去无比美好的时候,悉达多太子却以敏锐、纯净而充满大爱的心,经过睿智的观察,看到了生命的不足乃至脆弱,进而生起了大慈大悲的菩萨精神——如何能够为众生拔苦,如何能够超越生死的束缚?
在出游四门后,生老病死这一个无解的题目就始终横亘在悉达多的心中,让他在奢华的宫殿中食不得味、夜不能寝,甚至常常为此流泪。出家之念就是在这样的痛苦中萌发和坚定的。
这就可以知道,
悉达多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
不仅要从王城中跨出,从与耶输陀罗的情爱中挣脱,最主要的他还要超越自己。
超越我,超越我执,超越生老病死的困局,这是我们每一位修行人努力的方向。佛陀已经找到答案,清净的世界已经成就,也为我们铺展了出离之道。虽然佛的四禅八定、百千三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佛法必然是人人可以实践的。六祖大师也告诉我们:“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我们的佛性都是无量光无量寿。
所以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去证明它,要去找到自己的佛性,去突破时空的边界,打破由“我”带来的局限。这在我们念佛当中也是如此。
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要念自己的心,要照着自己的心,不要让心散乱。阿弥陀佛既是心的名字,但又不是第六意识分别心的状态,因为第六意识分别心是生灭的。
回光自己的心,同时要知道头顶上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就在那里,那是果地上的。所以要想见到果地上的阿弥陀佛,也要通过自己无量光无量寿的心的因地。
念佛念心,心念佛。这样念佛,心所念的就是果地的佛,而不仅仅是佛的名号了。把每一句佛号都当作救命稻草,全身心地投入,令第六意识静下来,一点点转识成智,心就能从我执的壳子里解脱出来。
佛教认识到六道是“我”造的,只要有“我”就去不了极乐世界。“我”是最粗重的烦恼的表现,“我”的烦恼没有降服,轮回不得歇。所以去极乐世界要消“我”。我小了,极乐世界的门就慢慢打开了。
念佛成佛,
念佛没有第二个果的,
念佛为因,成佛为果。
生老病死的现象,在无量光无量寿面前,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现在能够自在地念佛,自在地修行,这是非常难得的,等于是本师佛为我们护持一样。因为我们所受用的这所有一切都是来自佛陀的福报。佛陀如果没有越东门而出家,世界上就没有解决生老病死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
从解脱上说,东方是金刚体性生起之处,是无漏生起的地方。佛陀于东门骑马一跃,不是从门内走的,而是从门上飞过的,这意味着他将带领众生超越生老病死的固有轨迹,跃进解脱的门径。
佛陀的出家,不仅是祂一个人的出家,而是代表我们一切有心者,一切有心智的人,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的解脱。佛作为等觉大士,是没有出入,没有来去的,祂是在为身处苦难轮回的众生做示范。
所以我们在今天纪念佛陀,
实际也是为了度化自己,
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启迪自己思索人生的意义。
佛陀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选择了最伟大的出离。祂不被世间种种的诱惑羁绊,超越而出,用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去追求解脱,去引领众生找到生命的终极答案,这才叫无悔的青春!
佛陀在春光灿烂的二月,以出家这一举动,从各个角度提醒众生:我们此时所拥有的宝贵人生和美好时光,应该选择什么,应该何去何从。
生死事大。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趁活着的时候,超越“我”,把自己的身口意倾注到圣洁的无漏的事业中去,这就是最大的事情,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