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在中国家喻户晓,
菩萨纪念日全年就有三个,
流传于民间的灵感故事
更是种类繁多。
这些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故事,
记述着久远劫中
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愿力。
人们的感念凝练成文字,
在华夏大地,
口耳相传,流传至今......
书序节选
光昔本欲冠于山志之首,今以卷帙繁多,特为别行。兼欲遍布天下后世,倘与志合行,则不易广播矣。
然大士从无量劫来,分身尘刹,其本迹感应,非佛莫知。此数卷颂,不过大地一尘,大海一滴,令不知大士之深慈大悲者,略知梗概,从兹赧然愧怍,勃然奋发曰:“吾人之心与大士之心,无二无别,而大士圆成佛道,久经长劫,又以悲心无尽,不离寂光,垂形九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我辈从无量劫来,轮回六道,其亲蒙拔苦与乐之恩者,不知凡几。直至今日,尚为凡夫,上负大士拯拔深恩,下负自已本具佛性,静言思之,能不愧死!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由是翻转凡情,追随圣迹,克己复礼,闲邪存诚,敦行世善,兼修净业,久而久之,与之俱化。上焉者,即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下焉者,至临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能如是,则人人敦礼义,各各识因果,自然干戈息而人祸永灭,雨旸时而天眷常临矣。陶公所谓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务者,其在斯乎?所愿见者闻者,同发景仰大士之心而勉力修习,则幸甚幸甚!
民国十三年甲子中秋日
古莘常惭愧僧印光释圣量谨撰
节选自弘化社出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堕江廷堉,浪仅沾裾清普洱太守陈廷堉,奉大士最虔,日诵大悲咒。道光间,由汉江入都,失足堕江。时值风驶,瞬息去船里许。但水仅及膝,两足如有物夹持,致不沉。惟袍襟飘荡波面而已。急诵大悲咒,未三遍,而救者至,身上终未沾湿。
<白话译文 >
清朝云南普洱太守陈廷育,平时信奉观音大士很诚心,每天都念大悲咒。道光年间,他从汉江赴北京,失足落水中,正遇刮风,顷刻已离船一里多。但水只淹至膝部,脚下象有东西托住,使他不向下沉,衣襟还在水面漂荡,他急念大悲咒,还没念完三遍,救他的人来了。他上身始终没有浸湿。
——《沧栗庵随笔》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皆应,无愿不从,其寻声救苦之迹,备见于本迹感应颂。兹录其近世一事,以为无恃怙者,作一覆庇云。
袁恭宏,江西人,世为木商。清咸丰间,发贼陷江西,首者执恭宏索藏金,不得,欲杀之。适有客贼来,其贼出迎,遂命将恭宏扃(jiōng)置一室,缚于柱。恭宏素持观音经,并圣号,遂闭目默诵,待死而已。而客贼迁延不去,款留过宿,其贼不暇问。入夜恭宏睡着,迨醒则身在野地,衣沾露湿,仰见满天星斗,心知蒙菩萨慈佑,乘夜遁逝,得免于难。
承平后,以知府需次苏垣(yuán),与陆西林居士述其事。西林欲令遇厄难者,咸发信心而蒙救护,致书祈附于文钞之后。以板已排竣,故附于此。
——《印光法师文钞•观世音菩萨灵感记》
<白话译文 >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众生有求必得菩萨感应,众生有愿必得菩萨顺从,菩萨寻声救苦的事迹,详见《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现在录出近来的一件事,来给没有恃靠依怙的人,作一个覆护庇佑。
袁恭宏,江西人,世代都是木材商人。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的军队攻陷江西,为首的人抓住袁恭宏,索要金银钱财,没有得到,就想要杀死他。刚好这时他们有客人来,这个人就出去迎接了,命令将袁恭宏关在一个屋子里,绑在柱子上。袁恭宏一向受持《普门品》,及观世音菩萨圣号,于是就闭上眼睛默默念诵,等待死亡的到来。而这个客人一直没有离去,留下来过夜,为首的人没有空暇过问袁恭宏的事。到了夜晚,袁恭宏睡着了,等到醒来时,发现自己在野地里,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仰望满天的星斗,心里知道承蒙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庇佑,乘着夜晚得以逃脱,幸免于难。
更多故事,详见《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观音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
显大神通,演说妙法。
无奈众生迷背错过,孤负慈恩。
倘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自于一切时一切处,常蒙覆被矣。
宜以此意,转告一切知交......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无论什么时候,
你都可以信任祂。
敬请常念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墨宝】
紫竹林中观自在
甘露遍洒渡众生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