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

2024-04-29 21:30: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图片



▲点击同步收听音频






我们在大殿里做功课的时候,搭着袈裟,眼观鼻,鼻观心,念着经,拜着佛,大家步调一致,合着磬的节奏。这个修行的状态就是可以跟佛在一起、跟法在一起的。


下了殿放松一点,是可以的,大家生活当中同参道友逗逗乐,开开玩笑,喝杯茶,这不要紧的,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不要把它带到殿堂去,在殿堂上给谁挤眉弄眼、打招呼,不需要的。连我们海青、袈裟都要在大殿外面穿好了,整整齐齐的,身心整肃地到大殿里去,如同见佛。


图片




三门清净好修行






如果我们天天讲着佛法,结果大家之间佛法不传,竟传那些个鸡毛蒜皮的事,那就要注意了。


一个人如果有智慧,处处都有智慧;如果有烦恼,处处都会有烦恼。喜欢传小道消息的人,往往传的就是那种烦恼范围的事,因为他就对这个东西有感觉。


所以,我们这里的出家人,越在这里生活时间久的,越是很小心的,往往自己就会很好地安住在法里。



图片



我刚出家,师父就提醒我:“出家人不开口,不知你有没有。”我多少次去亲近桂仑老法师,老法师都会讲:“三门清净好修行。”要守住眼睛、守住嘴、守住耳朵。


我们早课念的这个:“三门清净绝非虞。”就指这三门:眼、耳、嘴。我师父也是告诉我:“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听烦恼,烦恼也会生起来的;多听法,法是灭烦恼的。


道听途说的东西会生烦恼的,所以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知道的。否则的话,你住在道场里会上当的。一个道场有道场的坑的,什么坑?就是道听途说来的。


有好奇心,喜欢东打听、西打听,然后打听来的都是烦恼,“阿弥陀佛”你就坦荡荡念好了,哪里有小道消息传佛法的?!



图片



凡夫就是这样的,越是凡夫,烦恼越重,想的就是烦恼的东西,捂不住了,他就对着你说了。你以为只有感冒会传染,烦恼也会传染的,业障也会传染的,比感冒还严重。


感冒最多检验一下你的免疫力,福䘵寿会受一点损,如果被传递的烦恼感染,被业力传染,会损害你的法身慧命的。


所以,修行要谨慎,要趋吉避凶。避凶就是把烦恼的、生死轮回的这些业力要避开;趋吉,就是我们要趋向于佛法,趋向好的、良性的东西。



图片




止损避凶、修善趋吉






怎么趋吉?怎么避凶?这是每个人要动脑子的。


从戒律上来说,避凶也是一种止恶,趋吉也是一种修善。这些能力是要慢慢地训练、培养出来的。


多听法、思维法,身心上有受用了,你就会有识别力。越有识别力,避凶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说明你的修行也进步了。


图片



念佛就很清净的。你修到后来,生命清净了,自己能够验证这个当然很好,如果有过来人跟你说念佛得清净,那肯定是不会错的。


所以,要像敲木鱼一样要记到心底里去:念佛是不会错的,念烦恼是会倒霉的,你的生命会无功用,而且处理不掉。


生命有效了,这一生的修行一定是成功的。



图片


一个人的生命经历、福䘵寿、善根都是有限的,我们这一辈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怎么样取得修行的成功?


首先就是止损,让生命变得有功用、有效、无漏。止损避凶、修善趋吉,这就是我们住道场的共同目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看到他们、想到他们,就知道佛陀的悲心愿力从来没有离开
· 训练我们的虔诚心
· 空心,才有希望
· 修行如果能了生脱死,还愁啥?
· 相信吗?到了这里,有后悔药可以吃
· 学会,向佛菩萨“借贷”
· 祖先文化里蕴藏的大智慧
· 怎样保护别人的善根?
· 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 在这里,打下人生的“底稿”
· 有心,你才能通过文字去探索大道
· 你愿意,那就有希望
· 让生命具有谦卑的姿态
· “僧宝”这一领大衣的意义与价值
· 我们所付出的,未来会不停地回到自己身上来
· 学佛,从这里开始
· 你的今天,会因此而充满意义
· 清明节这样过,才是真正地有仪式感
· 佛光普照,“普”于N维都适用
· 世界读书日 || 这样读经典,就能消罪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