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念的咒语,什么意思?不要说这一辈子,再多少辈子也不一定能知道的。那为什么不知道还要学呢?这就叫文化自信,我相信它是正确的。我们做人要有一种“相信”的,相信了之后,可以慢慢学习、慢慢证明。
出家人受三坛大戒也是这样,受戒之前是不能看戒本的。“能持否?”“能持。”啥内容还没学呢就回答能持,这就是信啊。
你相信不相信佛,佛会把你骗了?会把你卖了?要能把你卖到极乐世界还巧了呢,就怕卖不去,所以得好好学。你说等我懂了再信,这不可能的,信了都不一定能懂,更何况懂了才信。你信了就跪下来皈依,好好学,这才有懂的可能。
懂了再信,这就是个死结。我们天天喝水、吃饭,你说水啥原理,为什么喝了水就能解渴?为什么吃了饭就可以肚子不饿?如果硬要抬杠,我不了解水我就不喝,那只能渴死啊,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嘛。
因为人类文化是有传承的,你又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不是第一个喝水的人。老祖宗跟你说喝水,你就喝水;说吃饭,你就吃饭。为什么要吃饭喝水?这个“为什么”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问题。1+1为什么等于2你试试看?
我们呼吸了一辈子,就了解空气吗?我们做了一辈子人,就懂人是什么了吗?眼睛为什么能看,鼻子为什么有嗅觉,舌头为什么能尝味?有的人说眉毛为什么长眼睛上面不长下面?这别抬杠,人类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一样的道理,为什么信佛?因为人类几千年文明证明了这个文化是好的,谁学就好。它里面如果有百分之一不好,都不可能存在几千年,宪法都不可能保护它。所以,没有什么学了佛后悔的,只有不学佛最后后悔的。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信。
有的人就抬杠嘛,他说你怎么知道极乐世界,你去过了?你怎么知道人有轮回,谁告诉你了?我说我说服不了你,有一天你会体验到的。人心都隔肚皮,隔行都如隔山,更何况阴阳两隔,不管信与不信,最后都会经历的嘛。
所以佛经叫“经典”,经典就是人类的集体智慧验证过的。如果我们对经典都不相信,还能相信什么?
也不是说相信了一下子就都到位了,相信只是学习的开始。但如果不相信,再伟大的经典跟你也没有关系的,因为没有缘啊。
你信了,那就可以学习了;学习了,才有资格质疑它到底对还是不对。不去学习,连质疑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从哲学理论上讲,你只有了解了,才有否定的资格。
佛法、传统文化,是以“信”去求证的。先信,然后理解,继而去行持、实践,最后证明,达到知行合一,这就是“信解行证”的次第。
我们现在很喜欢说“知行合一”,“知”从哪儿来?首先你得学,你得了解。了解从哪儿开始?从“信”,你信了才能去理解学习;理解学习了才能实践;实践了才能够证明。
西方的理论,尤其是科学的理论系统,它的逻辑是怀疑、证伪。因为科学理论并不是真理,所以研究科学要有怀疑精神。但怀疑也得先学习那个理论系统,否则也怀疑不了。在怀疑的基础上去学习,学习的基础上去证伪,证伪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进步。
工具学层面、知识层面,要有怀疑的态度,它跟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一个系统。我们在学佛,学习中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路来走。不要说中国人了,全世界要学习人类道学层面的内容,都需要以“信”来开头的。
在佛教里也有怀疑。怀疑什么?怀疑我们生命的虚伪性、欺骗性。我们在时间面前是刹那生灭的,因为我们的空间加了时间一维,所以空间这一维也是虚无的,也是一种幻象。一维、二维、三维,都逃不掉一个时间一维,只要碰到时间,所有的维度都变成了不定数,佛教称之为“无常”。
既然无常,那我们坐在哪里?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真的是需要怀疑,对所谓的现实,对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要怀疑。
靠什么怀疑呢?靠学佛得到的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的工具,才能解构我们这个轮回,才能解构我们当下生命的虚伪性,从而实现生命的脱胎换骨和了生脱死。但这一切的基础,还是你要先“信”。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