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同步收听音频
念佛
是为求佛度我
我师父念阿弥陀佛多少自在、安详啊!不是在跟别人抢的,因为不用抢,也不要挖空脑筋想,更不是从外在得到什么东西,衪本来就在那里,无智亦无得,如如不动,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念佛就是念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的高标准就是念佛。我师父怕我们傲慢,怕我们堕在禅的意境里,还特意用了一句重要的话,师父说,“念佛是为求佛度我”,这个很重要。
悟公上人德相
如果说“念佛就是念心”,这句话很容易变成一个禅宗的用功境界;如果是求佛度我,那就不一样了,很伟大的佛来度这个可怜的、轮回的我。这就是净土宗跟禅宗的一个很微妙的不同之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一读《六祖坛经》,一读禅门公案,就觉得自己比佛、比祖师还大,他认为,既然“心即是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我要成佛,谁也不要靠,我本来就有心,我自己就能成佛的。
如果你有非常深厚的宗教信仰,有博大的宗教情怀,有对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深刻的感恩心,这样子直下承担,那你是祖师;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就是狂傲之徒,会着魔的。这样不仅不会成为佛法的建设者,还会成为佛法的破坏者。经典里说,不知道恭敬出家人,也不知道恭敬寺院,罪过是很重的。
所以我师父特别小心,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护念我们众生的心,他的指引没有一点点错误,这就是我特别敬重我师父的地方。他老人家非常细微,严丝合缝的,不会让我们漏到地狱里去,而是会把我们托起来,用佛、法、僧度我们。
衡量
一个人学佛是否进步的标准
我们这样理解师父这句话,就会永远谦卑,永远把佛顶戴在生命最高处,就会发现佛的威德、佛的不可思议、佛的伟大。如果我们这个“小我”跟佛平起平坐,“即心即佛”,那是染污心、有漏心、分别心,跟佛的心一点关系都没有。
佛是圆满的心、无漏的心、福德具足的心。我们凡夫跟佛怎么能划等号呢?虽然理论上是一样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事相上有着天渊之别,内涵是不一样的。罪业如果有形相,尽虚空亦不能纳受,我们尘尘刹刹、正报依报都染污;诸佛菩萨的福德如果有形相,充塞虚空,周遍法界,尘尘刹刹皆可度众生。
因果是不能错掉一点点的呀!所以我师父才说,“修行不能停,因果不能错”。在因地上,虽然我们的心可以感通佛,但不要傲慢地认为我就是佛,认为佛就是我的心,那就更远了,人心还隔肚皮呢!所以,理是那个理,但要在事上修,不能以凡滥圣,这叫大妄语,不妄语戒里主要就是大妄语戒。
凡夫的心跟佛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诸佛的心是万德庄严,我们的心是“万丑污染”。表面看都是别墅,一个装潢得富丽堂皇,一个造作得满地垃圾,根本不是一回事。作为我们来说,这辈子短短几十年,能对三宝越来越感恩,对自己越来越惭愧,越调整自己,越觉得自己还有需要修的地方,实际上这样的生命就是进步了。
所以,衡量一个人学佛是否进步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三宝的恭敬心越来越大;第二,对众生的慈悲心越来越强;第三,自己越来越惭愧。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