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个大总持的法门,千经万论都可以汇归到这一句佛号里来,所以它有教的功能,有化的功能。
我们在念的时候,这本身也是一种修法。“南无”就是皈依、皈命,把整个身口意都投入到这里面。其中“阿”是最重要的,“阿”就是零。
现在科学界有一个概念叫“仿佛如真空零点能”,零有没有能量?不仅有,而且无穷大。
“阿”用传统的说法叫“法界的大空性”,什么概念呢?它是整个宇宙的零的维度,也可以称为“基”,一个本基。就像种蘑菇一样,要有一个营养基,里面种菌丝,给它温度、湿度才会长出蘑菇来。
“阿”就是法界的一个本基,给你一个具体的皈依对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皈依到宇宙中“仿佛如真空零点能”的状态。所以这个法可以消我执,我执消了就能证小乘果位。
大乘的基是什么?因为宇宙法界的基是相同的,叫法界同体,大乘菩萨行菩萨道就源于“同体大悲”这个原理。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法界的基上,本体是一样的,可以称为“佛性”,我们都有佛性。当我们的生命融入这个“阿”的时候,我们就融入了宇宙的本基之光中。
念佛人为什么要学这些教理?因为学教理跟念佛是不矛盾的。当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念的时候,就会把经典的教导都融汇到这句佛号当中,去运用、去实践。所以,这句佛号也叫“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一句佛号,万德洪名,万病总治。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0是最小的数,也是最大的数”。“阿”字也是这样的,它的小,可以小到把我们的我执融化掉;它的大,可以大到把我们托到极乐世界,托到佛的面前。
《维摩诘经》讲到佛陀讲法的时候,把跏趺坐打开,垂下一只脚,当祂的大脚趾一沾到地的时候,“歘”地一下,大地顿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用现在的语境来给大家比喻这个情景。我们这个肉体凡胎的业报身的正报、依报的世界,可以理解成一个境界,或者理解成一个次元。佛陀把我们凡人的次元隐没掉了,同时高维次元现前。这时候每个人看到自己坐的都是莲花,此刻释迦牟尼佛显现的就是祂实报庄严土的境界。
然后佛陀问大家,“你们感受到了吗?”弟子们都回答“感受到了”。佛陀说,“你们现在感受到的才是我的世界”。然后佛陀再把脚一收,实报庄严土的“次元”慢慢隐没,然后我们众生业报的“次元”又慢慢现前。
佛陀又问,“现在我们又感受到凡夫的世界了,但是你能说我没有佛国世界吗?”大家说,“佛陀,您有您的世界,它是那么美丽庄严”。
这时佛陀说:“你现在怎么又从我的世界退下来,回到你自己的凡夫世界里来了呢?”
佛陀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比喻,祂说,“天上的月光发出皎洁的光明,但是对于盲人来说,他是看不见的,这不是因为没有月光,而是因为盲者没有打开眼睛。”没有知道的机会,这也是一种业障,叫不见圣道。
所以这个“阿”字门要进去,不要光嘴上念,它是有意义的,要把我们整个身心都投到法界光明中去,这才叫“南无”。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后来转成四字“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的生命要融化在这个“阿”的无量光明之中。
我们好好念佛,哪一天念着阿弥陀佛,也会感受到阿弥陀佛,会发现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次元开始消隐,然后诸佛真实的金色光明的世界开始现前。
佛教传承下来,一代一代的祖师为我们证明着,我们要通过自己身心去证明佛陀所教授的真实不虚。
修行是可以体验的,这种体验叫宗教的修行体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佛教也是生命的科学。但从本质上来说,佛教不等同于现在的“科学”,也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哲学”,甚至也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尽管佛教的思想对它们都有启迪,但严格来说,佛教又不属于这些,这才是佛教的独特之处。
福禄寿增长的原理与方法
布袋和尚坐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