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河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大道的文明。
为什么我们叫汉族?有人说是因为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叫汉代。为什么叫汉代?有人说是因为汉中平原有一条江叫汉江。真是这样吗?是因为一条江就决定了一个朝代、一个民族?
实际上作为汉代也好,大汉民族也好,这个“汉”不仅是指地上的一条河流,而是指宇宙的星辰河汉。
现在有的人就回溯,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仰望天空的民族。不管是浙江的良渚文明,宁波的河姆渡文明,还是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明,从源头到它的各个流域,现在所发掘出的文明遗迹里,都贯穿了大道的文明。
中国文化里叫“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大道。良渚文明里的玉琮在三星堆里就有。这个玉琮,代表“天圆地方”的通道,是贯穿了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文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传承性的。我们的现代文明一定是根植于雄厚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的。这整个文化呵护、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我们在清明祭祀祖先,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文明的体现。
祭祀是大道的科学,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地球文明是一定不会孤立于宇宙文明的。懂得了这个,你就知道佛教和出家人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它的意义是什么。
仰望星空,找到“通天”之路
清明,明德
我们说清明具有三重含义:首先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蕴含着天地运行的规律;其次它又具有人文情怀,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再延伸下来,就变成从国家层面祭祀为国为民的侠义英烈、忠臣良将,从家庭层面祭祀各氏门中的历代祖先。
我们聚在一起过清明节,用儒家来说,就是在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说清明的第三个层次是属于“明德”的层次,属于道的层次。
这个过程就叫“在亲民”。“亲民”就是用文明之火去点燃每一个生命,让大家都获得对道的认知,从而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亲民”不是小恩小惠,它体现的是对道统的认知,对道统的受用。大道是有力量的,文化是有力量的,文明是有力量的。所以高级的文明,就具有高级的力量。
现在,我们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明白了这个大道的话,我们就跟祖先接轨了。所以除了要上坟,要祭拜祖先,我们还要从更深层次上去了解祖先,了解在这片大地上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完成自己生命的闭环,回归到天道去的。
仰望星空,找到“通天”之路
通天之路
我们中国人说一个人去世了,叫“归天”,还有一个词叫“驾鹤归西”。那这个“归天”有没有路径的?大道不昌明,这归天的路径就断掉了,叫断了法脉、道脉。我们说“文以载道”,文脉是为道脉服务的,如果“文”不能实现“道”的功能性的话,这个文脉就断掉了。
一个国家的兴盛是文脉、道脉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是什么文化?是人的文明。
文化和文明之间是有界线的。讲文化,各种各样的有很多,像酒有文化,烟也有文化,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更高度的一种认知,它是有选择性的。文明必然是远离恶的东西,建立善的秩序。
我们恢复中华的道统,就要让文脉去诠释道脉。从道的层次上说,器物文明比文字的文明更高级。像三星堆的面具,如果写书可以写十万字、一百万字,但遇到懂的人,放一个面具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道器的信息含量是很庞大的,文字为了说明它,变得碎片化了。
像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天意的,但实际上仅用几个甲骨上的文字是不足以完整地描述天意的。国家的高层只是通过文字从大方向上告诉老百姓吉凶祸福。作为百经之首的《易经》也是如此。天地间有阴阳的力量,《易》能抉择阴阳,阳是正面的,阴是负面的。那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耕种,还是医学等方面,都需要知道这个阴阳的大方向。
道家有一句话叫“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着这个阴阳之道就是生死轮回;逆什么呢?从八卦回逆到四象,从四象回归到两仪,从两仪再回归到道。然后,道生阴阳。回归道就是维度的回归,往高维的回归。高维的回归之后人就可以超越生死轮回。
所以,你是生老病死不可掌控,还是掌握规律,体察阴阳,回归大道?我们的中华文明为我们诠释了作为人的根本的尊严问题。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