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到此时气温已渐回暖,再过15日便到夏日,已然是暮春残时。
此时节,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没有来得及欣赏百花春色的,现在还可以去走一走。
谷雨习俗
1、品谷雨茶
一霎春雨过后,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茶树芽叶肥硕,色泽翠绿,正是采摘二春茶的好时机。在柔嫩的谷雨茶中,一芽一叶的,称作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一杯清茶,一壶沸水,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青。
2、赏满城春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谷雨时节,天气回暖,正是牡丹盛放的佳期。据北宋文豪欧阳修记载,洛阳人都喜爱牡丹,每到春天不论富贵贫贱,即使挑担的挑夫都头插牡丹,入眼尽是春色满城。
谷雨祭仓颉
传说中,“谷雨”二字,是因“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而来。(《淮南子·本经训》记载)
昔时仓颉造字,上天赐福民间,令谷粒为雨,半日不止。雨水实为粟粒,一副万物茁壮的自然景象立刻转为鬼神与人同在的远古奇境。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成功,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当时正遭灾荒,许多人家无法糊口,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
玉帝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人们才免受饥饿。黄帝便把下谷子雨这天作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陕西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历来,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
2010年,联合国也将“中文日”定在“谷雨Grain Rain”时,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造字圣人”仓颉。
三参法师开示
谷雨节气,也是仓颉造字的时节。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为什么?因为有了文字,就把天地宇宙的秘密给泄露了,文字本身就是泄露天机了。所以,古代的甲骨文,是非常高阶的人才能看得懂的文字,它是高能量、高维度的信息降下来的,是以文传意的。
“天雨粟”中的“粟”也是代表财富、代表福禄寿的。“鬼神哭”中的“哭”是欢喜的哭,因为有了文字,他们终于有了得救的希望了。这正如宇宙中的佛菩萨以慈悲的胸怀,把天地的奥秘告诉给我们人类、告诉给苦难众生,只要我们如法修学,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利益一切如母众生。
佛国世界你感受到了吗?
就靠念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