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殊菩萨的圣山
也是人类文明的高地
我们心中有圣贤,则成圣贤,就像“念佛成佛”一样。甚至在《千臂千钵大教王经》里,文殊菩萨也亲自说,“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所以,当我们向往圣贤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中就拥有了那一道光明。
我们现在坐在圣山的山腰,海拔一千四百米。这里是文殊菩萨最初在五台山的圣地,文殊湾福城文殊寺,后面有古代标志性的“清凉石”。尤其现在是很美的季节,“春回山花开,雨来布谷鸣,古寺焕新颜,甘露润群生”。我们正是这场美景中的人物,我们来亲近文殊菩萨,也感受着自己身心的喜悦。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人生一世真的如草木一秋吗?难道我们所做的都没有意义,都会腐朽掉吗?或许在这样一个不仅是海拔的高度,也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去思维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解答。
世间人说,稻草在路上就是垃圾,系在螃蟹身上就卖螃蟹的价钱。那我们人呢?如果我们只是固有的想法、固有的活法,那生老病死的一生,还真的就是草木一秋啊。但如果我们来追随佛陀、追随文殊菩萨,因为佛陀圆满了、文殊菩萨不朽了,有可能我们也会带一点不朽的气息,有一点圆满的思考。
02
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是生命觉醒的大学堂
今天我很高兴,跟我们画壁画的一些老师、同学们见面。我分享了一句话,我说你看这些壁画在世间长久,还是我们长久啊?他们都说一定是壁画长久。所以,今天你画它,明天就是它造你啊。能在这圣地留下一个作品,留下我们的一份虔诚,这多幸福呀!
佛教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生命觉醒的大学堂。所以我们要构建这样一个平台,这是我们人生的别样风光,我们也在其中探索着生命的另一种境界。
有了宗教的高度,有了宗教的思维,这是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的标志,这也代表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也是如此。首先,你有没有一定规模的城郭,有没有很繁荣的市井?最主要的,你的宗教达到什么高度了,你有没有玉琮、玉璋这些大道之器?这些道器,实际上也是宗教法器,代表着你有没有大道的思维,有没有打通人天之间的通道。
有了道器,就代表大道的文明已经普遍了,可以让每个人都去认识,可以参与到我们的生老病死中,这就上升到了宗教意义。有了道器,才代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城邦了。有了对不生不灭的大道的追求,生跟道在一起,死复归于道之体,这才是我们人与猴子、与猿人、与智人最主要的区别。
03
佛教是可以解决生老病死的
是有生命彼岸的
这两年很流行苏东坡的《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归到哪去?我们在追求什么呢?
我们处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它只是一种知识,只是工具学层面,就像小孩子的玩具。如果缺失了对生命、对大道的思考,这就叫“玩物丧志”,丧失了人最本质的东西。
所以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引用了拿破仑的这句话:“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什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思想的力量。所以我们才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文明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文化是什么?是一种成熟的思维。最成熟的思维在哪里?在宗教里。
科学家可以从宗教里得到灵感,文学家可以得到创意,诗人可以得到诗眼,画家可以得到启发……无论是谁,都能从中获益。宗教作为成熟的智慧,它构架起的对人类、天地、宇宙的认知,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现在人类最高的科技在物理学里,但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构建的“大一统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人民大会堂做科普的时候很清晰地说,“科学里没有所谓的真理,科学知识不一定是对的,而根据科学知识所建构的世界观亦是如此”。
而宗教里是有真理的,是可以解决生老病死的,是有生命彼岸的。因为有彼岸,所以此岸才完美;如果没有彼岸,今天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来到了文殊菩萨的圣山,不仅是在一个物理的海拔高度上生活,我们还要在一个智慧的高度上去思维。
——妙吉祥法堂4月20日开示
▲礼清凉初地,登福城玄门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