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七月初二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明代高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法名袾宏,字佛慧,自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大师、憨山德清大师、蕅益智旭大师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01
大
师
生
平
大师俗家姓沈,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大师初习儒业,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称念佛号,大师问其故,老妪对曰:“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而逝,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为其语所感,于是寄心净土,并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
大师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遂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决别,作《七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寺无尘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向上滑动阅览《七笔勾》词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大师受具足戒后,策杖游方,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游五台山时,感应文殊菩萨放光。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要守本分,不要贪名逐利,不要攀缘,深信因果,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住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大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0
02
云
栖
苦
修
莲池大师求法归来后,南游到云栖,便决意在此搭茅棚苦修。大师在山中形单影只,与寒岩为伴,起初并无建寺想法。然而,此山中多虎患,常常伤人,大师就诵经施食,消除了虎患,山中重新获得了安宁。
有一年大旱,村民请求大师祈雨。大师说:“我只会念佛,没有其他的法术。” 但村民坚持请求,莲池大师就只好敲着木鱼,循着田埂去念佛。
奇怪的是,随着大师的脚步,一时顷,大雨倾盆而下。村民们惊喜不已,通过这几件事,附近百姓对佛法产生了强烈的信心。于是自发为大师建寺院。挖地时发现一块云栖寺以前的旧物,这让众人建寺的心更加坚决。
云栖寺建成后,大师亲自订立规矩,云栖道风远播,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为一大丛林。
03
德
振
莲
风
大师一生通宗通教,于华严很有造诣,然而他却一心净土,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
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大师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证明;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
大师于万历十二年,编《往生集》,记传古今往生者之事迹。万历二十年,开法于杭州净慈寺,又兴戒坛之制,行自誓受戒之法;于山中及城内外造放生池,作《戒杀放生文》,诫害物命;弘扬净土,著《阿弥陀经疏钞》等,融会事理,统摄三根,至于渊奥。
大师的著述《云栖法汇》一书,是度世的宝船、法门的柱石;其中经典注疏及《竹窗随笔》等20多种著作,都风行于天下。大师平日教诫弟子:贵真实修行,勿显示神异。所以大师的许多神奇的故事,未曾记载流传。
大师是从永明延寿大师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大成者,主倡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德业和声誉隆盛,海内贤豪,无论朝野,无不归心感化。
当时的慈圣皇太后为表达崇重三宝之心,特别遣内侍带着紫金袈裟和供养,启问大师法要,但大师并未接受紫金袈裟。慈圣皇太后更加崇敬大师,特别令人恭绘了大师的像供在宫中,日日礼拜。
0
04
最
后
的
教
诫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
早在半月前,大师即已预知时至。当时,杭城内处处都有大师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们说:“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们面面相觑,惘然莫测,不知道大师要去哪里。
不久,门外脚步杂沓,最后一批弟子加入进来,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问讯后胡跪合掌,开口请求道:“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旁边围绕着的弟子一起跪下,恳切和道:“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
但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并无丝毫反应。众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决,只好再次恳求:“和尚既已决定西去,恳请作出最后垂示。”
这时,老和尚才缓缓睁开眼睛,作势欲起。身旁的弟子立即帮忙,将老和尚扶正。跪在下首的众多弟子们,这时听到头顶上方传来慈悲又严厉的声音:“大家要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
开示完,大师不再说话,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几声急促的佛号过后,老人的气息逐渐变得微弱,慢慢消失……众人慌忙抬首,短榻上的老人已玉筋双垂,瞑目而逝了。
莲池大师自在往生西方后,弟子们遵照大师的遗愿,将其葬于云栖寺左岭之下。纵观他老人家的一生,正如憨山大师所赞誉:
“才,足以经世;
悟,足以传心;
教,足以契机;
戒,足以护法;
操,足以励世;
规,足以救弊。”
阐扬净土宗风,更是不遗余力,影响至为深远。因此,被后世弟子推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05
大
德
盛
赞
憨山大师曾盛赞莲池大师,总结大师一生的操守和践履,是以平等大悲心来摄化当时的众生;称赞莲池大师“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
憨山大师眼里,莲池大师是应身大士,法身大士再来的人物。“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若不是应身大士来开朗末世重重昏暗,谁又能做得到这些呢?”
印光法师赞曰:“明季莲池大师,参禅大悟之后,力修净业,重兴云栖。以契理契机,莫过净土。遂著《弥陀经疏钞》,发其甚深旨趣。净土宗风,为之丕振。而一生悲敬双修,事理不二。以故戒杀放生,济孤利冥之懿范,数百年来,中外景仰。”
▲弘一大师书莲池大师《大音希声》
值此祖师圆寂纪念日,
愿我们谨记祖师慈悲示现,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祈愿正法久住,
祖祖相承,教续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