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实难量 如来金口宣扬
龙宫海藏散天香 觉者诵琅函
玉轴霞条金写字 似排秋雁成行
昔因三藏取来唐 万古为敷扬
2024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七,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古文殊寺隆重举行《大藏经》迎请仪式,祈愿国泰民安,正法久住!
下午五时许,藏经抵达山门。炉香缭绕,梵音清昶,大众云集天王殿广场,以至诚恭敬之心,迎请法宝入寺。
大藏经古称“一切经”,是将印度和西域传译到中国的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汇编而成的一大丛书。其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又称“三藏经”。
在古代刻版技术尚未发明以前,一切经都是抄写的。写经是卷子式,专司写经的人称为经生。到宋代以后才有木刻本的大藏经。中国佛寺历来都有专门存放佛经的“藏经楼”,而抄写、讽诵、讲解、疏释、听闻、供养佛经,历来是佛教丛林里,僧俗修行极为重要的内容。
览诵大藏经自古稀有难得,殊胜之处不可胜数。《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经为佛语,阅藏即是直接聆听佛陀的教导,犹如时空再现这些远去的法音,使一代圣教悉数熏入八识田中,是直接闻思佛陀教言的学修方式。
印光大师曾说,“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善根。历劫莫闻名字。况亲承供养。受持读诵。依之修习。以迄圆证乎哉。此一大藏所说之法。乃十法界生佛凡圣即心所具之法。”
三千多年前,尊贵的佛陀金口宣说众多法教,后阿难尊者等人整理成文,在时光变迁中,历代的人们辛勤守护,最终将这些从天竺西域传译来的经律论及圣贤集传汇编成大藏经:
汉明帝时(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传入中国,翻译的经文逐渐增多,但当时均散在各地。
符秦释道安(公元314一385年)综集重经,纂成完整的目录,但是还未统筹所有经藏的编次。
梁武帝年间(515年)僧绍法师撰《华林殿众经目录》,517年宝唱法师又改定,共1433部,3741卷,这便是整理皇家所藏的经藏。自此以后,誊抄佛经之风开始盛行。
到唐代,智昇法师著述《开元释教录》,汉文大藏经遂编次完备。
宋初,发明了活字印刷,于是开始有了木刻藏经。自宋太祖时开刻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千年间出现了二十余次刻本。
大藏经能汇成流传至今,是一项十分伟大的事业,因为时代动荡与天灾的无常会使经典的保存极其不易,而且在刻版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所有经文都由人手工抄写传播,而经卷又如众星繁多,体量巨大,由此古人们为奉献佛法传播呕心沥血、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付法藏经》云:“佛言,一切众生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为清凉除烦恼热,法是妙药能愈结病,即是众生真善知识,为大利益济诸苦恼。”不仅是说法、闻法、诵经之人得大利益,乃至音声所到之处,都可以普惠众生。
藕益大师说:“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法长养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众生将因此而成道,所以经典是一切菩萨乃至佛的母亲,出生一切诸佛。而阅藏,能开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密藏,是成佛之基。
以此殊胜因缘,
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佛法昌隆,正法久住;
祈愿大众一切时中,吉祥如意,
法界有情,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