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 | 最方便、最方便、特别方便的法门

2024-11-29 00:02: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课

图片

以下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课 文字甄选




“宾头卢颇罗堕”这位尊者,佛在世的时候,他为了显神通,把一只钵放在刹竿上面,他显神通把它弄下来,佛就罚他,你不能灭度,你要住世在人间。故所以,他是“福田第一”。所以,打千僧斋是有圣人来应供的。


宋朝的时候,在杭州延寿王寺,钱忠懿王打千僧斋,问方丈和尚:“今天我来打斋,圣人有没有?”方丈回曰:“圣人是有的,你晓得伐,(就是刚才)你把他耳朵扯起来,让他去边上坐着,他就是圣人。”“那我今天糟糕了”,钱忠懿王追悔莫及,为啥道理呢?这位圣人弄得特里特别的,扮得苦苦恼恼的,身体龌龌龊龊的,味道非常难闻,很臭的。钱忠懿王本是好心,他觉得让他坐在人多的地方,不太好意思,就和他说:“这位师父,请到角落里去坐着。”哪里知道这位竟是圣人。这是哪位圣人呢?定光尊者,就是定光佛化现的。


结果,钱忠懿王马上离开延寿王寺。过去没有轿车,皇帝只有坐龙轿。到了法相巷定光寺就礼忏:“我今天向您来求忏悔,您是古佛再来,您叫定光佛。”出家人问:“是谁说的?”懿王说:“是延寿王寺方丈和我说的。”出家人说:“哎!这个人真是的,延寿王寺方丈是阿弥陀佛啊!你不去找他,到这里来干什么?”他听到方丈和尚居然是阿弥陀佛,马上拜别定光佛赶回延寿王寺。延寿王寺到法相巷有段路程,一直走到天黑,已经不早了。延寿王寺方丈晓得钱忠懿王要来,头天晚上就入涅槃了。那么,才晓得方丈原来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二天早上,钱忠懿王赶快坐轿子到法相巷去定光佛的地方,哎呀,定光佛也在头天晚上灭度了。


这就是古佛游化,微微流露,给我们晓得永明智觉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法相巷长耳和尚是定光佛化身。为什么现在阿弥陀佛圣诞是十一月十七?因为这天是延寿王寺方丈的生日,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因此我们要知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释迦牟尼佛成了佛,只有释迦牟尼佛是佛,其余来护持释迦牟尼佛的都是祖师。像我们净土祖师,头一尊东方护国菩萨,第二尊光明导公禅师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三尊也是不可思议,第四尊法照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第五尊少康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这些我们都要知道。我们净土九祖都是不可思议,都是佛菩萨化身。云栖莲池大师,是十地菩萨化身;蕅益大师,听说也是大菩萨化身。这样讲起来啊,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要轻慢任何一个人,只可以一切恭敬。不能轻慢一人,恭敬一人,这样是不可以的,我们要一切恭敬。一切恭敬就有办法了,总有一个人被你恭敬到。如果轻慢一个人,恰恰轻慢了佛菩萨,那糟糕了。

 

过去普济寺的后寺——法雨寺打千僧斋,一个福建人来打斋。打斋那天,时近十一点,敲鼓人要开梆了。持午的人不能过午,不能过十二点钟,最晚最晚十一点半要开梆吃饭。饭吃好,已斋毕,来了一位和尚,一拐一拐地。恰巧斋主从斋堂里走出来碰到这位和尚,他说:“我是来赶斋的,现在可以吃饭了吗?”斋主回道:“啊呀!师父啊,我们已经打过斋了。”“这样啊”,他眼睛直直地盯着看施主的裤子,斋主心里想,莫非他要我这条裤子?于是走到门板后,罩裤脱下来交给他。交给他以后,只见这位和尚在手里一甩,马上向千步沙海里走过去,他在海面上会走的。这下好了,斋主可高兴坏了,我今天碰到活罗汉了。这还不稀奇,斋打好,朝山朝好,回到自己家里,打开橱门,自己的那条裤子竟然折得齐齐整整地在橱里摆着……难得难得,后来他到普陀山,将这个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寺院听,寺院就记录下这个公案。所以我们要晓得,供众结缘,功德最大。但是,不要轻慢任何一个人,要一切恭敬。


图片

镰仓时代山越阿弥陀佛图


 “迦留陀夷”

是教化第一,迦留陀夷人家叫他“黑光尊者”。他的面孔是黑色的,印度人啦,面孔漆黑,人家怕他。为什么叫黑光呢?黑而有光,这位尊者晚上走路,人家的魂都会被吓出来,墨漆黑的,还有光。有位怀孕的人,一看到他魂都被吓出来了。不能轻慢这位尊者,他是教化第一,教化的夫妻就有一千对,都被他教化走。

 

“摩诃劫宾那”尊者是知星宿第一,今天天上的星宿是什么星,是吉是凶,他都晓得。“摩诃劫宾那”是知星宿第一。

 

“薄拘罗”是寿命第一,这位尊者前生啊,有一位得道的病比丘被他供养到了,还有一个呵梨勒果一起供养他。尊者是不杀生的,过去世也没有杀生,都是吃素的,所以他是寿命最长,一百六十岁。佛八十岁就涅槃了,他有寿一百六十岁。头疼也不晓得啦,什么叫头疼?不晓得,所以叫“寿命第一”。

 

我和你们略略讲两句,他生出来的时候,他的爹不在家,娘看到他生出来就哈哈会笑,魂都吓出来了,这不是妖怪嘛,妖怪怎么办?锅里放满水,把他放进锅里,下面烧起火来,嘟嘟嘟嘟,水会滚的。那么,以为肯定烧死了,一开锅盖,“哈哈哈哈”,孩子仍然笑,这糟糕了,是大妖怪。然后把他放到煎锅里去煎,烙大饼的煎锅,烧起火来,屁股会烧烂的。

 

哎,他还是“哈哈哈哈哈哈”地笑。这真是大妖怪,把他放在啥地方呢?放到海里抛掉,哎,抛掉后被一条大鱼吃了。这条大鱼被捉鱼人抓上来,剖开鱼肚子,见他“哈哈哈哈”地在笑,又是这位尊者。这样子煎锅煎不死、滚水泡不死、溺也溺不死、被大鱼吃了也不死,剖开也不死,叫“五不死”。

 

结果好了,捉到大鱼的人家高兴坏了,得到宝贝了,还是活的宝贝。好嘞,被他的生娘得知了,这是我的儿子,讲道理去了,说这是我儿子。“你的儿子?现在是我捉上来的。”怎么办呢?两人就去打官司。古代做官的也很难得,有道心,不要争了,你们两个人都有功。生母有功,救他上来的人也有功,你不捉鱼上来,他也不能活命。后来尊者就有了两个姓,叫薄拘罗,寿命最长,被称为“寿命第一”。

 

 “阿那楼驮”也是佛的堂弟,他怎么样呢?佛在讲经时,他打瞌睡,十八罗汉里有一位打瞌睡的罗汉,就是这位阿那楼驮尊者。佛就呵责他:“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睡千年,不闻佛名字。”听到佛呵斥自己,他也是国王的太子,心里面生大惭愧,整整七日七夜眼睛没有闭过。结果,眼睛瞎掉了。眼睛失明,非常痛苦,佛教他照明三昧。什么叫照明啊?“你总看到过太阳吧?”“我看到过”;“你总看到过月亮吧?”“我看到过”;“你总看到灯光过吧?”“我看到过”。“你就这样子观,观太阳、观月亮、观灯光。”遂得“半头天眼”,比人眼还要亮,这叫“天眼第一”。

 

这十六尊者,我是补充的。因为现在讲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跳过去了,那就不对了,今天就是补充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及”,是什么道理?“及”就是“同”的意思,同时还有释提桓因。释提桓因,在娑婆世界上,我们道家称“玉皇大帝”。实实在在讲,这位天人他在第二层天,四天王天以上,梵语叫“忉利天”,此处叫三十三天。共有三十三个天,是横向的,不是竖向的。当中一个天叫“善法堂天”,善法堂天四方各有八个天,四八三十二。

 

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南面就是南瞻部洲,东面就是东胜神洲,西面就是西牛贺洲,北面就是北俱卢洲。现在,四天王天上面就是第二天——忉利天,在须弥山顶。忉利天与四天王天,都需要太阳和月亮照着,它本身是没有光明的,这一层天的天王就是释提桓因。

 

上面是序文,序文有通序、别序。我们现在序文已经讲好,下面是释迦牟尼佛正式所说,佛讲《阿弥陀经》。



图片

红颇梨阿弥陀佛尊像镰仓时代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上面序文已竟,现在正式开始,释迦牟尼佛要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尔时”两字,就是“当尔之时”,也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佛说经不是一两天说完,故所以“尔”。“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告”就是告诉弟子,这个弟子是很有道德的,叫“长老舍利弗”。“长老”,我上面讲过了,有法性长老、有耆年长老、有年高德长,长老有三种长老。


“弗”字,就是儿子的“子”,印度叫“舍利弗”。“舍利”是鸟的名字,因为这种鸟的眼睛非常美、非常伶俐。女人呢,是看眼目;男人呢,是看手足。舍利弗的名字,是以其娘来命名,故叫“舍利弗”。我们中国话讲,就是“舍利子”——舍利所生的儿子。


当初在舍卫国给孤独园的时候,佛告诉舍利弗,“尔时”两个字,大家都听到了,都晓得这个意思了。就是佛说法的时候,向来都是先有人问,然后佛再说。唯独这个净土法门,没有人问,佛就自己说出来。


所以,有十二部经:“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具成十二名,广如大论三十三。”所以我们一个出家人,一个学佛法的人,应当要了解一些十二部。


人家问我们了:“师父,十二部是哪十二部呢?”答:“三藏十二部”。这个人问:“哪十二部呢?”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大乘妙法莲华经》又一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是一部,《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部。”这样子,你就错了,这太简单了。十二部,即佛所说的法,一部大乘经典里面就有具足十二部。小乘经叫“九部修多罗”,这个道理要懂。


这部《阿弥陀经》,十二部里面之一,叫“无问自说部”。佛不要人家来问,自己说出来的。诸经里面,独独这部《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其他的一切经典都有人问,佛而后再说。既然没有人问,佛自己先说的,这部经是非常重要的。


《妙法莲华经》里怎么讲呢?“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这部经《阿弥陀经》是特别法门,最方便、最方便、特别方便。这是因为佛看见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造业太多,受苦也太多。造业多,受苦就深。那么,佛是哀悲怜悯我们。


这部经,很奥妙,又很简单。很简便扼要的方法,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恐怕听了在心里面,难免会有怀疑。为什么呢?这样子的法门,文字不多,简简单单,而且所取之义,单单谈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若有众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释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成佛很是甚难,说此微妙念佛法门《阿弥陀经》更是甚难。但是,我们大家要领会到,不要怀疑。


禅宗里讲“不疑不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唯独我们净土法门,一疑就糟糕了。一点不能怀疑,要信心领受。


要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要信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大愿,这要晓得。还要相信自己,不要轻慢自己。只要你回头是岸,返邪归正,返迷归悟,直下承当,自然能够取得成功。


但是一定要依经修行,依教修行,文殊菩萨说了,个个证果得道。你若离经一字,便不是佛说。离经来修行,难得修成功。


这个事很要紧,都是靠切实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是《华严经》的句子。我们修学佛法要信心充足,念头要恳切,行门要确定,不要朝三暮四。


佛就告诉舍利弗,因为舍利弗在佛弟子里面是智慧第一。在序文部分,菩萨众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首,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阿逸多菩萨为首。为什么以这四位菩萨为首?因为(依)这四位菩萨的功行、智慧、忍辱、慈悲、精进、勇猛,净土法门才会修成功。


现在,先讲舍利弗。当时,舍利弗在法会之中是首脑、大弟子,智慧第一,没有智慧难以信受奉行。舍利弗不是不晓得,舍利弗也是为了领导法会众人。舍利弗,他自己哪里不晓得啊?他已成佛,叫“金龙陀佛”,早已经成佛了。舍利弗和目犍连等等诸大弟子,都是果后行因的大菩萨,都是“外显声闻身,内行菩萨道”,我们要晓得。


这样子一来,我们对佛所说的净土宗念佛法门的种种道理,就容易明白一些。所以,佛叫了舍利弗的名字,和他说,要紧得很。虽然好像只和舍利弗一个人说,实实在在地,大众都听到了。并且,佛说的时候,凡是在这个法会里面所有的大众,还有无量的诸天大众俱,没有一个听不到的。他们看见舍利弗这样有智慧的人,听了佛所说的这种方法,一点点没有疑惑。


那么,大家就知道这个方法断然没有可疑惑的地方了,都应该要信受奉行。要发心,发信心,发切愿。所以,佛特地叫舍利弗的意思,就是要大众发起信心来,这层道理不可以不明白。


这个“从是西方”,“西方”指我们娑婆世界之西,西方要过十万亿个佛土,十万亿个佛的国土。十万亿佛土有多少佛?单单这十万亿佛已经不得了了,每一尊佛还有一个国土。这样子的路程,过去就“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极乐”不是对苦名乐,而是极其快乐。这个国土的众生,都是在说明,佛说法的时候,当尔之时的种种情形。


从这里起,都是佛所说的话了。“从是”的“是”字,“是”指我们娑婆世界之西。我们这个世界叫作“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是印度话,我们中国话就是“忍耐”的意思。梵语“娑婆”,此云“堪忍”,堪能忍耐。没有忍耐两字,我们这个世界住不了的,吃不起苦。所以,这个世界的众生,最为苦恼,都能忍耐,不怕吃苦。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在娑婆世界这样子不怕吃苦,那我没有办法,一定要在这个世界劝你们修念佛法门,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要请你们去听经、去闻法。


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在娑婆世界里面很大很大,在须弥山腰,在南瞻部洲。须弥山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高,出海有八万四千由旬高,入海也有八万四千由旬高。须弥山周围,有四个洲——东南西北:东是东胜神洲,南是南赡部洲,西是西牛贺洲,北就是北俱芦洲。南瞻部洲,也叫“阎浮提”。西边的西牛贺洲,也名叫“瞿陀尼”。北俱芦洲,还有个名字叫“矩噜洲”,亦名叫“郁单越”。


“佛土”就是佛所住的国土,所教化的世界。一个“佛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照这里面讲起来,从地狱一直到大梵天,在这个里面都有一个日、一个月、一座须弥山,日和月都在须弥山的山腰周围运行;照外面讲起来,在须弥山外边,还有香水海。在香水海外边,还有七金山。每一座金山,隔一道香水海。总共有七道香水海,有七座金山。


图片


须弥山都是由四种宝贝合成的,四种宝贝下边讲得很详细,就是金银、琉璃、珊瑚和琥珀。不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山,都是土,或者石头,这个土很薄很薄的,连一尺也没有。我们岱山极乐寺院后面,八十四尊大悲殿背靠的这个山就厚一点,有几丈深,开山的时候,我亲眼看到的。这算最厚了,山肉最厚的了。所以,这个山薄是养不起人的。山厚的话,这地方就可以起寺院,将来一定能够发达。


须弥山在水底下八万由旬,在水上面有八万由旬,刚才讲的有十六万八千由旬。第一座金山是须弥山一半的高,第二座金山是第一座的一半高,每向外一座,高度就减少一半。第七座金山外面有一道“咸水海”,上边所说的东、南、西、北四个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就在这个咸水海的上面。


所以,我们人类是住在这个咸水海的上面。咸水海外边就有一个铁围山。这样许多的天,许多的山,许多的海,算起来是一个“小世界”;这样的一千个小世界,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成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土”,里面有“小千”、“中千”和“大千”,故说叫“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在一个佛土里,有三千个“大千世界”,这样是搞错了,不要解释差。确确实实,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有小、中、大三个“大千”的数目,这叫三千大千世界。那么,要过多少个国土呢?要经过十万亿个佛的国土,就是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南瞻部洲起,一直要往西方过去,经过一万万万个,一万万万个三千大千世界,便到了极乐世界了。



图片

镰仓时代山越阿弥陀佛图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个佛的国土里面坐的这尊佛,坐道场,名字叫“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了,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一直到现在,还在说法。


我们中国来说,这尊佛就是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清净光佛、炎王光佛、难思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有十三个名字——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里演说佛法,故我们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去。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可以听佛说法,一听佛说法就有办法了,就证到无生法忍。证到无生法忍以后,永远不会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所以有这样子的好处,一定要求生极乐。


阿弥陀佛是西方的教主,所以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那么,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阿弥陀佛已经在极乐世界那里说法,多长时间了呢?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很早很早了。现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了,阿弥陀佛仍旧在极乐世界说法。再过无穷无尽的年代,也还在那里说法。这是阿弥陀佛同别的世界上的佛,特别不同的地方。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真实的好处,实在就是在这一层道理上。因为常常可以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永远不停歇的,所以能够容易修成功,这时间很长了。所以说,我们修行,在此地太短促,寿命短促,国土都是不清净的,人们耳朵听到不清净,眼睛看到不清净。所以,此土修行也难,到极乐世界成佛也易。



图片

阿弥陀佛及二十五大菩萨接引图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又对舍利弗说:这个极乐世界为什么称为“极乐”两字呢?因为极乐国土的众生,“没有众苦,但受诸乐”。娑婆世界是,“但受诸苦,没有众乐”。这差多少?


这部《阿弥陀经》里头,除了舍卫国的“国”以外,所有的“国”都是作一个大千世界解释。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就有一尊佛做教主。凡是这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大千世界,就像一个皇帝管理一个国土一样。所以这一尊佛就做“教主”,在这个大千世界,也就是在这个国中做主人。


若是照我们现在所称作的“国”讲起来,单是一个南瞻部洲,就已经有许多的大国和小国。《楞严经》里讲得非常清楚,大国有多少、小国有多少。单是一个大千世界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国。但是这种国都是人的国,不是佛的国。现在这部经来说,这个“国”,都是说佛的国土。


“其国众生”的“国”字,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来讲的,阿弥陀佛是教化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的。所以,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众生”两个字,除了佛以外,都可以叫众生。就是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叫众生。故所以,“唯佛一人居净土,九界同名曰众生”。


这部《阿弥陀经》里所说的其国众生,虽然也有天道和人道,有二种在里头,但是已经都成菩萨了,声闻了,决定没有凡夫在那里的。更何况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种恶趣。你不要讲有存在,就是耳朵听也听不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名字都听不到,哪里会有实在的三恶道呢?


那么,我们要晓得,只要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以后,生即不退。这想要到恶道里面啊,万万遇不到了,苦自然没有了。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课  终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说业报集(三)》 | 老婆罗门
· 悟公上人 |《心经》修证简要表解
· 佛法妙到什么程度?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三)
· 不起分别,就是本来面目|讲记03
· 修净土法门一定要信愿行具足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课
· “乐”之不可思议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二)
· 这部经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讲记02
· 悟公上人 | 一天到晚,究竟在忙什么?
· 菩萨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一)
· 悟公上人 | 不分别,就是清净吉祥
· 悟公上人 | 这场法筵,是他一生对“弥陀”的信解
· 依此法修,定生极乐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三课
· 珍贵影像|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一课
· 什么是三身佛?阿弥陀佛的大愿如何体现?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课
· 净土法门的智慧与实践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一课
· “我有佛缘”的正解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
· 其实学佛了,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入手--“孝亲报恩”
· 法王子 | 《药师经》讲记连载(九)
· 悟公上人 |《心经》修证简要表解
· 广严城和乐音树 | 《药师经》讲记连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