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是佛教护法伽蓝菩萨关圣帝君的圣诞日。关圣帝君,即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关羽阵亡之后,民间尊其为“关公”、“关帝”,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家尊为文衡帝君 ,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 一个人能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的顶戴,受到公认的尊重,这在历史上是寥若晨星的。
关羽的家乡是山西运城。但是关圣帝君的文化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国内以及海外做生意人的华人,很多都是供奉关圣帝君的。我早期在宁波的时候,就发现宁波的店铺,大多数供的还是关圣帝君。山西当地的老百姓,对关圣帝君圣诞也很重视。每到这个日子,他们就会赶庙会,唱戏曲,来纪念关圣帝君。这说明大家对关圣帝君的这种情感、缘分是非常深厚的。
拥有佛法的智慧,
于无常变灭之中 ,得到恒常
关圣帝君一生最为人所称叹的就是“忠、义”二字。他生生世世的这种忠义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浩气满乾坤。一个人能有忠肝义胆,说明他是有情结的,他不是随波逐流的。但只有学佛才能究竟地离苦得乐,忠肝义胆最多也只是轮回路上的一种情感。虽然这种情感纯洁高贵,震撼人心,但轮回的本身是悲惨的,轮回的本身它是苦的。所以,纵使英雄好汉也有兵败麦城、身首异处之时。而最后能够皈依三宝,成为佛教的护法,这才是他最主要的内在品质。
《伽蓝尊者供奉仪轨》一开始就是《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偈,揭示了轮回的本质。我们觉得娑婆世界很真实,但轮回它是具有无常性的,一转眼一生、几生就过去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在我们看来觉得很长久,但是从另外的时空来看在这个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如梦幻泡影。
这样虚幻颠倒、轮回沉沦的生命状态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要皈依三宝,因为三宝是永恒的,佛宝、法宝、僧宝是永恒的。我们自己想要离苦得乐,需要皈依三宝;为了报答祖先、利益众生,也应当皈依三宝。
我们佛弟子要深刻地去思维,我们要在道、道义的状态里,体现出我们作为人真正的价值,我们要追寻永恒,而不是一味地沉湎在无常变灭的世界里面。我们如果处于低维度,那就是无常变灭的;如果我们上升到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的状态,那它就是一个恒常的世界。
赞颂伽蓝菩萨的《伽蓝赞》,最后一句是“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护法藏菩萨在哪里?“摩诃般若波罗蜜”,在智慧当中。拥有了智慧就能认知到高级的、高维的存在。所以,护法藏菩萨祂是护“法”的。如果我们欣求解脱,想要从低维的世界里超越出去,进入更坚固的解脱的世界,那这些护法藏菩萨就能护佑我们。祂们是保护我们解脱的,不是满足我们的贪嗔痴,让我们在低级世界里轮回得顺利一点,享受一点,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摩诃般若波罗蜜”,要追求智慧。
如理修行,
于末法时代得正法受用
所以,身处佛门圣地,我们每天都要思索: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在学习什么?什么叫修行?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但这不是一下就能想通的。就像我们一直在念阿弥陀佛,但每天还要解释它。学佛不是简单的事,不是说念一句佛号就万事大吉了。无量光无量寿到底是什么意思?极乐世界究竟在哪里?我们皈依了、受戒了,三皈体在哪儿?戒体在哪儿?佛法僧这三学处,我们学得合格了吗?戒定慧三无漏学,这三无漏的资粮我们又积累了多少?这些都是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那就是正法状态,就是末法中的正法;这些问题没解决,即使在佛陀身边的人,正法时代对于他来说也照样是末法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努力啊。如果很努力、很如法,我们在末法时代也可以享受正法的受用。文殊菩萨曾说过:“来我五台山如理修行,个个证果得道。”如理修行如什么理呢?这是需要学的。来到圣地了,状态还要对,状态不对,也照样摸不到修行的边际。
我们现在在这里,白天修福报,晚上还要来共同学习,一起开智慧。我们要找到学佛的理由,找到念佛的理由,找到往生极乐世界的路径。这样,于修行的路上,我们才会积累资粮稳操胜券。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