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云:“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我还是居士的时候,就喜欢找清净的地方。别人初一、十五去寺院,我就找没人的时间去;人多的地方不走,偏僻的、没人的地方,哪怕没路我都愿意走。
出家后,我就听师父引文殊菩萨的话说:“出家爱清闲,清闲即为贵。”
后来又读到唐朝庞大士的话:“世人爱真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这些话也像是一种印证:清净真的是好的。
六祖大师说:“坦然寂静,即是大道。”作为修行人,我们要追求清净、珍惜清净。
一个清净的地方可以成为助道的因缘——通过外在的清净找到内心的清净,在清净中找到佛性。
面对外在的清净,如果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清清净净、明明朗朗,这明明朗朗的正觉就是佛,就是佛性。
保持这个正觉不灭,净念相继,这就是法;因为净念相继,六根清净,这就是僧。
所以自心清净即是佛,净念相继即为法,六根清净乃为僧。这自性三宝是我们生命要皈依的。
我们前两天讲到色法和名法。凡夫平时都是淹没在色法和名法里的,我们通过安般修法就可以分离出来,色法是色法,名法是名法,我们的佛性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名法。
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坐处”了,这个坐处就是定,这个境界就是慧,净念相继不受染污,这就是戒。
戒的本体是无漏的,戒的本体如果去认识祂,叫无表色。这无表色是金刚体,戒又叫金刚宝戒。
当明白这个体的时候,这个名字本身就叫慧;当受用祂的时候,这就叫定;生命安住在里面不染污祂,这就叫戒。所以虽然有戒定慧之分,实际上就是一。
那如果说这个体的觉照的本性,祂就是佛;按照这个规则可以了生死,这就叫法;得法受用就自得清净,这就叫僧。所以这也叫自性三宝,也叫一体三宝。
这个体无边无际,情与非情共一体性,这就是毗卢遮那佛的身体,这就是大乘体性。
所以“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佛菩萨大悲救度众生,才来下我们这个种。但为什么能下种?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地、有这个基础。我们有佛性,才会最终产生佛果。
当找到了自家的佛性,破除了虚妄的我执,这个自受用,如果就这样修着,偏真涅槃,这是小乘;如果把祂的共性精勤地实践在同体的大悲中,这就是菩萨。
我们学佛的人,自性三宝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皈依外在的住持三宝,是对我们自己生命的尊重,不愿意放弃自己。
住持三宝的究竟意义是为了显发我们的自性三宝。所以学佛叫为尊己灵故,为尊重自己佛性的缘故。
如果明白了自性三宝,找到了自己的佛性,无论在哪里都没有离开三宝,你就会修行了。你会修行了,佛就放心了。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2021 & AUTUMN
清凉甘露
多语种视频
【德语视频】自性三宝
小视频剪辑:Skywind
Das reine Bewusstsein ist der Buddha.
Das Kontinuum des reinen Geistes ist das Dharma.
Und die Reinigung der sechs Wurzeln der Sinne ist das Sangha.
Einer möchte lieber sein Leben aufgeben und Zuflucht zu
den drei Juwelen des wahren Wesens nehmen.
Nicht verwirrt von äußerer Verwirrung und ungestört von innerer Störung.
Das heißt die Dämonen besiegen.
自心清净即是佛,净念相继即为法,六根清净乃为僧,宁舍生命,皈依自性三宝。不为外惑,不为内扰,即为降魔。
——San Can Meister
三参法师
德语翻译:
Jiangxia Zhou
Markus Zhou-Schneider
德语读诵:
Markus Zhou-Schneider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右边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