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己生命的质量
我们早日知道佛法的道理,
就会“善用其身”,
珍爱我们自己,
让自己变得有能力。
我们的能力是什么?
我们只要把自己信心的插头,
插在三宝的插座上就行了。
佛度有缘者,三恶道苦难的众生只需要我们忆念他。我们在信佛修行的状态里忆念祖先,就足够帮助他们解脱了。我们这个业报身皮糙肉厚感受不到,但是对于以微细的四大身存在的众生来说,我们对佛陀的祈祷,所念的名号、咒语,我们小小的一个念头就足以让他们改天换地。
在他们眼睛里,你知道我们拥有人身是多宝贵的机遇吗?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大富贵者。不懂这个道理的话,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个贫子,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成就,去补贴我们可怜的虚荣心。我们的人身宝,天天可以利益到多少众生啊,把生命中重要的做起来,把可有可无的降到最低,如果这在社会上成为一种常识,成为生命基本道理的时候,那这个社会是整体性的安贫乐道。
就像那些拥有汽车很多年的国家,他们的心理是稳定成熟的。我到一些国家,看到他们开着不同的车子,排量再小也没有一点自卑感。我们刚拥有车,平时特别关注各种车型的评比,眼界都特别高,但是我发现别人不是这样。我就分析,他为什么不去攀比?因为对他来说,汽车不扮演其它角色,不扮演一种虚荣,就是一个代步工具。
如果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在社会上普及,安贫乐道是可以做到的,每个人都关注着自己生命的质量,不再关注别人的眼光,以虚荣为耻。
一个非常真切地看着自己生命质量的人,他是不会在意外在的东西的,当生命没有质量、压不住的时候,我们会附属于外在,在物质中迷失自我,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自我。
文化是祖先带给我们的话
不知“道”为何物,
不知生命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科技再发达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手机一代一代进步了,
但我们自己没进步,
宇宙的智慧不会降临到我们的大脑里。
我们拿什么来怀念祖先、怀念过去的父母?我们拿什么来报答他们的恩德?这时候钱没用了,名誉地位也没用了,就看我们生命里面有没有德,有没有道,有没有资粮。如果有,父母马上就会得到,虽然阴阳两隔,但隔不住功德,虽然天渊有别,但在佛光面前是没有障碍的。
如果失去了道,我们的此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我们否定来生、否定来生的意义,就否定了此生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懂得祖先的意义,就不懂得子孙存在的意义。前生后世是对自己负责,祖先、子孙是对我们生命血缘负责。
很多人认为,祖先已逝,便不存在了,但孔老夫子直接地、肯定地告诉我们“祭如在”。子孙祭祀祖先的时候,就要像祖先站在你面前一样的,这是孔老夫子负责任讲的话。这不是假设地在,是真实地在,只不过我们的感官太狭隘了。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不代表他不存在,这也是祖先非常大的一个忧伤——他站在你面前,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他跟你说,你听不到;他想什么,你不知道。
所以为什么要有文化
“文”记载了祖先的思想,
记载了祖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叫立行、立言,
用文字来承载他的德性、
智慧和行为内涵,
教导子孙都能像他一样去行事。
科技需要创新,文明需要传承。老祖先想要告诉给我们的智慧,这是跟祖先之间的一种传承,是他带给我们的话呀!实际上中华文化都可以总结在儒释道的智慧里,家家户户再不同的老祖先,哪怕他语言表述不好,没有那么高度的总结,但是我们的圣贤文化都代替他说了。文明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我们子孙要知道、了解,铭记于心、依照去做。
不要说对文明我们要去顶礼膜拜,我们寺院每一积淀层的土,我都要向它顶礼膜拜,向那个时代膜拜。当时中华文明还是农耕文明,我们超时空地借助悠远历史中,所储存的中华民族的能量,来平衡21世纪的纷乱、浮躁。
我把五台山的石头,大的供在桌子上,小的握在手里,睡觉都握在手里,要在方方面面去感受文殊菩萨存在的信息,用石头,百千万亿年存在的这种厚度,来引领我们这个几十年的肉身脆弱的存在,通过它搭桥,进入文殊菩萨无边无际的永恒的真理世界。
我们为这个时代,为国家、人类、四生六道,虔诚地向古代,向正法、像法时代,所有一切圣贤示现在这个世间的,被年轮所储存、被土壤所封存的去祈祷,希望能打开时空的大门,把祖先的道德修养借力到这个时代来,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