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请客,吃的是你的定数

2021-09-14 00:04: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图片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
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一杯水也好,都是我们命中的福报,不可随意浪费。

很多人以为让别人请客,或者吃用公家的,就不值得珍惜,其实,你浪费的是自己的福报。


图片


01

 别人请客,吃的是自己的定数


很多人喜欢让别人请客,以为自己可以占到便宜。

殊不知,看似不用花自己的钱,其实消耗的却是自己的福报。


我们一辈子吃的粮食,用的水都是有定数的。不管是别人请客,还是吃用公家,我们都要懂得珍惜。


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报终究会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


图片


古人的一段奇遇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张生,上京赶考,希望能求得功名。


他路上暂住了一家客栈,在客栈里遇见一个气宇不凡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饱读诗书,更神奇的是,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两人相交甚欢。


张生自幼贫寒,心想,结交这样的朋友,一定能助他升官发财。于是用自己的银两请年轻人喝酒,没过几天,他的银两就用光了。


年轻人就开始请他喝酒吃饭,天天吃好酒好菜。就这样吃了一段时间,张生便升起了贪念,决定要多住段日子,天天让年轻人请客。


可是过了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就再也没出现过。


当张生准备收拾行李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柜子都空了,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本狐仙,你吃的喝的,都是吃的自己的定数。你的衣物已被我兑换成银两,请你喝酒了。有缘再见!


别人请客,花的是别人的钱,消耗的是自己的福报。你有福报,别人才会请你。所以吃穿用度,都要珍惜。

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就会把福报消耗完,最后只剩下受苦了。


图片


02

福气靠珍惜,越惜越有福


古人说:惜福者受福,不惜福者受祸。


即使你的生活很富有,也不要肆意挥霍,千万不要以为钱是你自己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惜福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主张,在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强调“惜福”的重要性。一草一物,一粥一饭,皆是众生,当恒念物力维艰。


古人的一则故事


明朝嘉靖时期著名的贪官严嵩,他的儿子也在朝当官。两个人联合朝臣,结党营私,祸害忠良,朝廷内乌烟瘴气。

严嵩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大敛钱财,生活奢侈无度。当时拜访他的门客络绎不绝,家中整日摆席待客,浪费的粮食不计其数,每天从厨房的阴沟里流出来的饭菜多得吓人。

严家附近有个庙,庙里的老和尚经常带着小和尚来捞米,晒干后存在屋里。日子久了,竟存了满满一屋。
后来,严嵩的事情被人揭发,他的官职也被撤除,一家人也被流放。庙里的老和尚慈悲收留了他,每天给他米饭吃。

他问老和尚:“师父,当年我家财万贯,从未在庙里布施,但是您现在却无私地接济我,我真是惭愧啊!”
老和尚把严嵩带到那座存米的屋子里,对他说:“这些都是当年从相府阴沟里流出来的饭菜,相爷您现在吃的正是当时浪费的粮食!”

严嵩听了,泪流满面,这就是不懂惜福的后果呀!

图片



有福的时候,不能随意挥霍,任何一种挥霍,都会换来不好的结果。挥霍钱财,再富有都会变穷;挥霍感情,再爱你的人都会离开;挥霍健康,身体迟早会垮掉。


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人,所拥有的财物,都是我们的福报,应该倍加珍惜。惜福之人福常在,只有惜福的人,才会有福。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


古今有很多高僧大德,都用行动践行着勤俭惜福的精神。


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印光大师衣、食、住、行都极其简单,看到别人浪费会呵斥其不懂珍惜;虚云老和尚直到一百多岁的高龄,都保持着最简朴的生活;悟公上人曾题过四个字:崇简习勤。意思就是,人要崇尚简朴的生活,多做正确的事情 。一张小小的餐巾纸,师父从来不会用一次就丢掉,用了,折一面,放进口袋,下次接着用。一张纸巾就这样折过来折过去,反复使用。这对我们这些身边的弟子来说,就是无声的教导。


大德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造福莫如惜福”,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图片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勤俭、节制、  简约、 朴素,

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


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多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生命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贪心让我们想得到更多。


图片


安贫乐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当他远离道时,物质再丰富,也会不时体会到生命的单薄、孤独、没有安全感;而当他向道靠近时,温暖、光明、无畏、充实,坦荡荡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古人齐肩,与贤者天涯若比邻,那才是在享受生命真正的的富足与快乐。


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但他的学问、道德与孔子最相应。《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图片


安住在道中,即使居室简陋、饮食粗劣,也自在安乐。佛在《遗教经》中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所以,我们佛弟子修行,怎么在物质层面做到节制,让精神层面得以开发,乃至不断壮大,最后克服生理的局限性,超越生老病死,这是我们要去好好消化的。物质的累赘去掉之后,精神才会有更多空间。


图片


弘一大师就是出家人中秉持简洁的模范,他从出家一直到圆寂,就是那一个箱子。其实我们出家人一直是有这个文化的,一个小包,一个朝山袋,所有的家当都在里面,这是最好的。


远离虚饰,生命的质感就会提高。反过来说,作为一个修行者,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占用太多,最后这太多的东西又会变成你的障碍,让你没有那么容易求得往生。


图片


所以,我们佛弟子一方面要能够节俭自己的生活,不要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的垃圾;另一方面我们要稳定自己的心性,更积极地弘扬佛法,让更多的众生了解佛法,更多的众生依教奉行,更多的众生学会在精神上开发和提升自己。


给生活做一下减法,克制贪欲,珍惜当下,然后慢慢地,超越物质的束缚,坚定自己的精神追求,最终“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当你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建设自我的生命时,你自己都会为此欢欣鼓舞。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甘露醍醐 | 古刹复兴,会使有缘的人善根成熟
· 是否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
· 从藏通别圆的角度学习四谛法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五组(六)
· 主动认错,是别人原谅你的开始
· 【人天善法】以感恩心爱惜物力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
· 【法语视频】如果这一生不能成就,你还指望哪一生?
· 甘露醍醐 | 念佛珠就是念佛人的“斯迪克”
· 日诵净行品33愿——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 所有一切关于他的信息,都让我内心颤动
· 供过佛和施给鬼道众生的食物,我们还能吃吗?
· 涅槃境界,也有高低深浅不同的层次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五组(五)
· 悟公上人 | 各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
· 多么幸运,有机会改变命运了
· 智者大师 |《六妙门》连载(二)
· 【英法德意西罗波日韩九国语种视频】清净见(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净宗初祖,道高德隆 | 纪念慧远大师圆寂1605年
· 为什么佛菩萨常以无威德者的形象化现人间?
· 【英法德意西罗波日韩九国语种视频】清明的觉悟的生命 (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同样面对佛陀,我们所得到的因果为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