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节气
和风渐、催促柳花飞。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赋予了清明非常深沉的文化内涵。每到清明,我们总会想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祖先。这样的忆念,又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启发我们对生命课题的思考。
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而佛教清楚地告诉我们:你不曾生,所以也不会有死亡的恐惧。
就像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身体不是“我”,而是“我的”。
如果迷失在“我的”身体里,认为这就是我,就会为这个身体的病痛、衰老、死亡而恐惧。
实际上,这个身体只是一个业报,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就像“我的”衣服一样,身体也只是“我的”一件衣服而已。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生老病死只是表面的现象,所谓的“死”,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死。生命的本质——那个“我”,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莫待老来方学佛,岂能作罢才知空。
杜鹃花开红烂漫,青山依旧谁家翁。
我们的生命里有一个主人翁。这个主人翁,不随春花秋月而去,生老病死也不是他的本体,这就是我们的佛性。
所以每到清明,总是建议大家多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我们的佛性也是如此。
众生个个都有佛性之因,如果这个因——无量光无量寿的佛性,愿意合入到佛的果——无量光无量寿的果,这个佛性之因,就必然融于佛陀的佛性之果。无论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只要觉醒了自己的佛性,就必然与一切诸佛生命大汇合。
清明节,我们都想让祖先得到超度,那我们自己呢?你不能说,今天我来超度祖先,以后会有人来超度我。这是不一定的。但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既能让逝者得到超度,我们自己也能决定,甚至不需要别人的超度,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命找到着落,找到皈依处。
所谓“清明”,清净为清,明照为明。清净是佛性的本然状态,明照是佛性的本然功用。有觉有照,我们就真正绽放出生命之光。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