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里有一个“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渇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
“汝患渇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人笑,亦复如是。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愚痴的人,口渴想喝水,远远地看到地面上因日照而呈现的水雾一般的景象时就开始追逐,一直追到了大河边。
但当他到了河边,却只是望着河水而不去喝。边上的人就问他:“你都渴成这样了,为什么看到清澈的河水不喝呢?”
这个人回答:“哎呀,这个河太大了,水太多了,我喝不完。因为喝不完,所以我不喝。”大家听了这个话,都大声地嘲笑他。
这个小故事其实是通过譬喻告诉我们:轮回里的人都是饥渴的,想要抓住幸福,抓住快乐,想要满足欲望。
但事实上一直都在追求着虚幻不实的“阳焰”。
世间大部分人都在追求财富、追求名誉,但请问名利的阳焰能解决轮回的痛苦吗?轮回的阳焰能解决生命的干渴吗?
不管你追得到追不到都解不了渴,这就是轮回生命的阳焰——里面似乎有水,但其实虚无缥缈,永远也追不到。
这也就是轮回的苦谛。一个轮回的人不知轮回的假相,无论在轮回里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一个喜剧来。无常的碾子终会把他碾得粉碎。
而这样的人,当他遇到真理之河,遇到佛法时,也只是望洋兴叹:“佛法浩瀚深广,我怎么会学得完啊,不学了!不学了!”
拒绝饮用佛法的智慧甘露,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了。
我们出家人受戒也是这样,有的会说佛的戒这么伟大,我不敢受不配受,天天穿着这一身衣服我都觉得不配啊。
事实上,作为一个出家人经历过受戒时那一个月的熏陶,会充实你出家的资粮,你的生命会变得更加庄严。
“佛法浩如烟海,我哪能够饮得完这个真理的大海呀。”你总在这样想。实际上,学不完不要紧,你喝一滴总可以吧?
叫“饮海一滴,味同全海”,你尝了一滴海水,全海的味道就知道了。所以不要因为喝不了整个大海,而拒绝去尝这一滴。
愚痴的人总是精勤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千回百转,死不回头。
而智者是以成佛为目标,虽小恶亦戒之,虽小善亦积之。善虽小,智者也会慢慢积累,恶虽小,智者也会努力戒除。
将善的力量非常珍惜地汲取到自己的生命中,终有一天能够积沙为塔,终有一天能汇百川而成巨海。
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法”,也可以叫“如来理地,一尘不染”、“佛氏门中,万善并行”。
我们佛弟子每天在平凡的生活中,安静地体悟,就是在正觉中度过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庄严每一天,而这每一天的功德都不会失去。
因为对于世间粗俗的诸种而言,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所以《百喻经》里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实际上把整个人间百态,把轮回众生的愚痴相都总结在里面了。这段经文你如果读懂了,对你的智慧就是极大的启迪。
—— 摘自三参法师开示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